父亲把烟戒了,具体是在哪年,已记不得了。反正是戒了。不过又好像没戒,现在偶尔还是会抽上一两支,譬如洗碗的时候。
我说戒了,是因为父亲的现在烟瘾比我记忆中他抽烟的时候要小了许多。现在抽的一两支相较于以前,简直就不值得一提。搁在从前,可能蹲回厕所的时间这两支烟就成了灰。
那时候,父亲每天两包云岭(烟 的名字),雷打不动。大多数的早上,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父亲买回这一天的“口粮”。
我很好奇,烟是个什么滋味,由得父亲整天都吞云吐雾,像是个神仙。好奇心是按捺不住的,这是人的本性。
我不敢去偷父亲的烟,烟盒里还剩几支,他都是有数的。这是作为一杆老烟枪的基本素养,当然现在的我也有了这本领。
弄不到真正的烟,怎么办呢?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想来,我很怀念那时候自己的聪明才智。
反正都是烟嚒,作业本卷起来,点燃也是有烟的。就这样,我把人生的第一口烟吸进了肺里,在一个闷热潮湿的下午。
很呛,鼻涕眼泪直流,烟不好抽,至少用作业本卷的烟是如此。
可现在的我,已是有了近十年烟龄的老烟民。抽过的烟很多,却只恨自己没抽过云岭,这烟怕是绝了迹,再也抽不到了。
除了云岭,让我一直心怀向往,其他的烟于我而言都是大同小异。淳,淡,甘,苦,辣,都比不上烟在嘴唇上来回摩挲所带来的快感。一吸一呼间,我也学了回父亲,当了回神仙。
母亲总是唠叨,叫我戒烟。这时候父亲成了典型,因为他“半”成功地戒了烟。这典型弄得我哑口无言,也无从辩驳,每每只能打马虎眼,糊弄过去。
我不会去给自己找什么理由,说烟是一种寄托云云。这是无意义的,也是自欺欺人的。寄托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是烟呢?
我害怕母亲发出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不了,所以我从没把抽烟当成是一种寄托。我倒更喜欢另外一种解释——肌肉记忆。
就像现在人们对于手机一样,每隔三五分钟都会把它从口袋里掏出来看看,屏幕亮起又暗下,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也只能看看时间,却总是会不自觉地如此反复。这是一种惯性,一种孤独的表现。
抽烟也是如此。掏出烟盒,打开,抽出一支,衔上,“嗒”,点火,发出呲呲声,吸上一口,要是在夜里,你的脸就会亮起来。
说实话,我喜欢这种感觉,而且成了习惯,我把这当作是烟瘾。我不是戒不掉烟,我也想戒烟,因为烟有时候会呛人,会把人熏的睁不开眼。我只是戒不掉这些动作,它们就好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上大学的时候,同宿舍的一兄弟失恋了,整晚坐在阳台,抽烟,忽明忽暗的,显得格外苦楚。
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他走进宿舍。我问他抽了一夜的烟有什么感觉。他说:“她走了,只有我抽烟的时候她才会回来,所以我就一直抽,一直抽…”
我没在说什么,望了望那一地的烟头,想着,除了他的心木了,嘴也已经木了吧。
文章写到这,我点上了烟,是因为对自己的这作品还算满意,有些许兴奋。难过,兴奋,都是人们抽烟的绝佳时机。
写作就是这样一个集难过与兴奋为一体的工作,二者缺一不可。这也是我爱抽烟和戒不掉烟的原因之一。独自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会有些踟躇,也有些担忧,可更多的还是怕。
怕它们在我手上发不出本应有的光,怕自己抓耳捞腮一晚上,也不能把它们组成优美的旋律,还怕自己再次面对它们时会到来的不安。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抽烟,让难过更加难过,兴奋更加兴奋。这是抵御恐惧的法宝,给自己打足了气,我才能接着让它们在书桌上遨游。
书桌的荒漠得耕耘很久,才能长出第一批有韵文的嫩芽。只有等许多烟灰落在扶手椅下和它的缝隙里,桌面才适合旅行。
我没说抽烟的坏处,因为太多了,说也说不过来。我还知道,就算是说了,也是白说,抽上烟的人还是会接着抽,例如我。
我也没说抽烟的好处,因为所谓的那些好处,只有抽烟的人才懂得,而读到这篇文章的并不一定都是抽烟的人,说了也无用,该懂的自然懂。
以上,我只是说了一点抽烟的感受,关于父亲的,关于写作的,关于抽烟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