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窝在宾馆里,又用了9个小时,整理出第二次咨询的对话录音。相比第一次,这次虽然用时差不多,但感觉上轻松一些,更加掌握整理录音文字的方法,从技巧上来说进步了。当然,整个过程依然伴随着心急和焦虑。
关于咨询的具体过程,体会太多了。我现在觉得,李老师讲的“把一本书读一百遍”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咨询。把一个案例复盘一百遍,就能够看到之前没有看到的细节,掌握之前没有掌握的方法。现在,我想用SST(一次性咨询)的观点对该咨询作一次复盘,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得失。
虽然这是该来访者第二次找我咨询,但从理论上讲,任何一次咨询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咨询,适用于SST的各项要求。
一、所得经验
(一)对时间的控制感更强(适用“强烈的时间观念”)。单纯从时间长度上,这次和第一次差不多,都接近70分钟,但感觉这一次更能控制。上次是对方一直在诉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时机中止,这次是自己掌控,可以随时结束,对方能够接受,超时是因为自己想听来访者多说一些。当然超时的问题也是下一步需要注意的。
(二)准备更加充分。因为是第二次,所以做了针对性的准备,专门设计、打印了调查问卷和作业,目的是更加正式,更加明确,使来访者产生一种认真对待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
(三)和对方进行了有效的共情(适用“鼓励来访者的情感流露”)。以自己作为一个儿子、一个丈夫的立场,表示对来访者的理解、支持和肯定。来访者很感动,说“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男性肯定过我”。促进良好咨询关系的形成。
(四)观点表达更加明确(适用“不要低估来访者的坚强”)。第一次咨询,说话有些弯弯绕,想说出意见,又怕刺激到对方。这一次说话更直接,能直接表达观点和意见,对方也能接受,还感觉更爽快。
(五)对方有了新的领悟(适用“通过谈话开启对方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来访者在交谈中,探索到“这种生活是否要继续”这个话题,对方领悟到“原来我还可以不要这种生活”,这是她之前没有考虑,或者没有勇气考虑的话题,现在引起她长久的思考,拓宽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不足之处
(一)对来访者有预设。这一次本来是夫妻预约同时来,结果临时改为一个人,自己有些意外。事实上,没有任何一次咨询、任何一个来访者和你想的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来过多次,他的表现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任何一次咨询都是SST。(引用李老师文中“创造性中立”的观点:咨询师……面对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种不可知的态度,一方面要对整个咨询过程保持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同时又要避免刻意地策划任何特定的结果,乐于接受任何“存在”的自然呈现。)
(二)咨询目标太大,太模糊(适用于“野心不要太大”)。连续两次,跟对方商定的咨询目标都是“改善夫妻关系”。现在来看,这个目标太过宏大,也不具体,不好量化和评估。我个人感觉,“野心太大”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一个病人来了,浑身都想给他治,其实能给他治好一根手指头就不错了。下一次要明确具体目标,小而又小,比如“每天一起散步10分钟”,再小的目标,只要有行动就有作用。
(三)焦点问题不清晰(适用于“辨认出一个焦点问题”)。来访者身上纠缠着很多“问题”,夫妻关系,与婆家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多年来无性生活的生理需求,长期不被认可的心理压抑……到底哪一个是焦点问题?我在咨询的时候,没有特别明确的摘出哪一个是焦点,哪一个要重点关注,总觉得都有关系,这也谈谈那也谈谈,眉毛胡子一把抓。归根结底还是“野心太大”,因此咨询目标也笼统不具体。
(四)会谈偏离目标(适用于“不要过分重视诱因”、“避免谈话走向岔道”)。这两次咨询,对方都向我倾诉了大量的家庭琐事,很多细节,占用了大量时间。第一次,我控制不好会谈节奏,插不进话。这一次,我稍微能控制一下了,但很多时候又想听听,想从她叙述的事情里寻找原因,寻找蛛丝马迹。其实这样作用很小,过分探究诱因意义不大,而且会让谈话走向岔道。短短50分钟的咨询,我们的目的是促成行动,实现咨询目标。这一点跟控制会谈内容方向的技术也有关系,仍需进一步练习。
(五)高估了对方的行动能力(适用于“不要高估来访者的觉察”)。对方心思较为细腻,遇事喜欢分析,又学习心理学,我就认为她能够意识到一些问题,并愿意做出改善。因此我设计的作业中有一条是“当快要争吵时,先闭嘴”,但对方表示很难,说很多时候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这是一种阻抗,表现出来访者对改善关系的觉察,对自己行为模式的觉察,对需要做出行动的觉察,仍然需要提升。
以上是我运用SST观点对第二次咨询做的分析。高手下棋,复盘是最“长棋”的阶段。希望我也能通过这样的复盘,取得进步。
写于2019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