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欢刘亮程的散文。没想到读书伯乐江雪阁老师会组织书友阅读刘亮程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没想到我有两篇读后感上榜。更没想到 前几天江老师专门在“八月读书”群里搞了一次活动,由她点评三篇书评,其中便有我的《生命中的“寒风”》。
江老师点评之后,我也有一个简短的发言。因为喜欢刘亮程,索性把小范围的发言公诸于众:
刘亮程的散文为什么吸引人,为什么随便翻开一页就可以津津有味地读下去?首先,读刘亮程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全新的,有别于常人的阅读体验,或者可以说是阅读快感。我们在读一个人,在读他的所见所闻,读他的生动的语言,读他的奇思妙想,读他的各种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太多的号称散文的垃圾文字,听到了太多的无病呻吟,见到了太多的装腔作势。
这里我稍微展开一点点。各种原因,我们的散文出现了一种趋势,严重的同质化和弄虚作假。
人们对琐碎的物质表象津津乐道,在春花秋月,世外桃源包括最流行的乡愁中表现自己情调和格调。大量的文章,没有作者的精神骨骼,没有特定时代的痛感,没有自己的生命体验,唯有岁月静好。学者朱大可先生把这个现象称之为比媚俗更为低下的“媚雅”。
什么亲情伟大友情无价,什么淡泊宁静拥抱自然,这些观念是无辜的,可悲的是一个从不喝酒的人非得装模作样喝得东倒西歪烂醉如泥。
与上述情形相反,刘亮程写的内容很土,很俗。无非牛马驴狗,鸡鸭鹅兔,日常得不能再日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趣的是,恰恰是这些普通的东西,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2006年我第一次读到刘亮程时不禁叹道:散文还可以这样写!这才是散文!当然,之前我喜欢的散文家不光是刘亮程,后来引起我赞叹的还刘瑜,刀尔登,张弛,等等。他们,在假装不正经,在颠覆那些一本正经的散文。
其二,刘亮程写的不是故乡而是家园,是他的精神家园。故乡是一个大家共享的开放概念,家园是相对封闭的独立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人心中的世界。现实中黄沙梁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而刘亮程心中还有另一个黄沙梁。
他在另一本书中说——书名应该是《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大意是,作家对过去的生活需要重新想象。我特别在意思刘亮程的这句话。我们无论写什么,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除了细节的逼真外,需要大量的虚构,而这虚构正是来自于想象。刘亮程对黄沙梁的记忆有限,描写那样一个村庄,全靠想象。
其三,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拗口的结论,刘亮程笔下的黄沙梁既是黄沙梁又不是黄沙梁,狗既是狗又不是狗,驴既是驴又不是驴,寒风既是寒风又不是寒风。关于“寒风”,我在解析时已经说过,这个意象,象征着人生的苦难,而冬季则象征着每个人的晚年。刘亮程的厉害就在这里,虚虚实实,在现实与想象中不断转换,而且游刃有余。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非常赞同江老师倡导的读书活动,尤其赞同写书评。我在简书上发布过一篇文章:《开卷动笔》。我认为边读边写是一种最好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似慢实快的的阅读方式,同时还是唤醒自己尘封已久的体验的方式。
最最后送一段刘亮程的金句给大家:
一个一日日地活过人世的命,一个有梦有感情、去过许多地方、看见天空和地平线、让自己的意识充满整个世界的顶天立地的命,他要放倒时,必也惊天动地。
谢谢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