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在中心校史校长的领导下,我们一起到洛阳市直第一小学参观新教育开展活动。看到市直一小墙面上的这几句话,我感受颇多:让学生玩起来,也是我们教育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总是急功近利。唯恐孩子会输在起点,于是,在爱的名义下,悄悄地偷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把孩子过早地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而一位美国母亲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第一天孩子回来,拿着一张画了一个圆圈的纸片,告诉妈妈,这是数字“0”,是老师这天教他的。妈妈表扬了孩子,但随后就起诉了那位老师。她认为老师过早地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没有认识“0”之前,他能够把这个圆圈想像成很多东西,能够是一个金灿灿的太阳,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个滚动的铁环……此刻,他只明白这是个“0”,而不会想成别的什么了。在这位母亲看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不灭的好奇心。过早地教给孩子知识,恐怕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闲适地生长,才是教育的自然之道。
在学校我们老师为了孩子的成绩。不管的课堂还是在课余时间。总是让他们的固定的教育模式下。学习学习再学习。过分的剥夺了孩子的休息时间,没游戏的时间和自由呼吸的时间。学生似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茫茫然地旋转着。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孩子偷偷地说:“我就是不想早点做完!做完了,妈妈还会加作业。”长时间的紧张忙碌,窄化了学生思想的空间,浮躁了学生学习的心态,消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育的闲适,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的闲适,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有足够的时间静思默想,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体验,也就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不然,学生就像被风干了的狗尾巴草,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朝气,有知识而无智慧,有学问而无情趣。闲适不是空闲,也不是闲散,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思想的放飞。正如肖川先生所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简单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彩。”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我们总担心孩子会输在起点,于是,在爱的名义下,悄悄地偷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把孩子过早地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而一位美国母亲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第一天孩子回来,拿着一张画了一个圆圈的纸片,告诉妈妈,这是数字“0”,是老师这天教他的。妈妈表扬了孩子,但随后就起诉了那位老师。她认为老师过早地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没有认识“0”之前,他能够把这个圆圈想像成很多东西,能够是一个金灿灿的太阳,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个滚动的铁环……此刻,他只明白这是个“0”,而不会想成别的什么了。在这位母亲看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不灭的好奇心。过早地教给孩子知识,恐怕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闲适地生长,才是教育的自然之道。
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教育的身影,总是会忙忙碌碌的。课堂,往往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一个资料之后一个资料,一个环节之后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之后一个问题……学生常常应接不暇,甚至手忙脚乱;课间,往往有做不完的作业,答不完的题目……没有了休息的时间,没有了游戏的时间,也没有了自由呼吸的时间。学生似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茫茫然地旋转着。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孩子偷偷地说:“我就是不想早点做完!做完了,妈妈还会加作业。”长时间的紧张忙碌,窄化了学生思想的空间,浮躁了学生学习的心态,消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没有了闲适,教育越来越忙碌,越来越短视,也越来越茫然,而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却依然深陷其中,或者推波助澜,那就是学生的不幸,更是教育的悲哀了!
我校通过近两周的新教育活动,确实让孩子浮躁的心灵静了下来,一系列的社团活动也让孩子们玩了起来。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在书香的沐浴下一起成长,这也许是真正的教育,故教育,需要一点闲适,教育的闲适,更是一种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