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验的关键在于对接思想
读第42条《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领导常说,“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大家要多去听一听。”
听课老师常说,“某某老师课堂结构层次清晰;这个班的学生配合真好啊。”
听课学经验,到底学什么?是看老师讲课表达,还是看学生反应?我想,这都是表象,都不全对。苏霍在这篇文章中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在文章中,苏霍举了一个我们都有同感的听课例子,这是一节写字课的例子:你到有经验的教师的班上去听课,只是为了了解他是怎样教会儿童写好字的,但是,到时候你却会发现许多好像跟你的观察对象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我老实坦白地说,某某有经验老师的课也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苏霍又对新教师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他认为,“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
既然学习经验是一种创造,那么,就先从学习策略谈起吧。
策略之一是要有对所学班级的整体感知。
苏霍说,“ 我建议你先看看所有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他认为,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学生的字写得端庄秀丽,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这就是对班级的提前侦查获取的整体信息。我们听课都有这样感觉的:走进课堂,首先是要观看班级卫生条件的,再是要观察墙壁文化的,三是要看学生桌凳物品摆放的,最后才是要看学生课堂精神面貌的。如果一个班级很干净,文化氛围很浓厚,书籍学具摆放很整齐,学生有礼貌有神采,那么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一定是下了功夫来做这些事情的,我们到这个班级听课感觉是值当的。根据这个特点,我回想初四某班从去年冬天到今天春天,班级管理的一直是“清清楚楚”的,即使连书包褡裢如何在书桌一侧,如何装书,也是统一要求的,我当时还拍照发了微信的,给全校作为示范的。这样的班级就是值得听课取经的。果不其然,近日中考成绩揭晓,该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策略之二是要有对所学教师工作的全面了解。
苏霍说,“如果不深刻理解教师所做的全部工作,不了解他对儿童所施的影响如何,那就对他的教育经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理解不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不可以的。还是苏霍的写字课的例子,要理解“写字”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才能对写字课有全面的了解。我想教师教导写字的方式方法是大同小异的,有经验老师的做法还在于他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朗读表达的丰富情感的能力,以及学生阅读的数量问题,还有他对个体差异学生的辅导工作,此外他对问题学生的家校沟通能力等,这些是我们在课堂上不易觉察的东西。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多种直接或间接的多种因素决定的。如何获得这些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这个班级的学生,并且是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很容易了解有经验老师所下的全方位的功夫了。我们听县市级优质课教师示范课的时候,都感觉课上得好,可是我们就是照着原教案去仿,无论如何也上不出人家的水平,除了自身素质因素以外,更多的是我们平时就没有做一些对学生有益的训练性的铺垫性工作,“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书到用时方恨少”,自然所仿的课堂效果也就不佳了。
策略之三是要有对所学教师思想的基本把握。
苏霍继续举着写字课的例子:“你在仔细地观察阅读教学法,但是你并没有发现什么意外的新东西。你再去听一次课,以后就接连地听下去。你把一切都跟自己上的课加以对比。你完全照着他的办法教,但是结果却远不一样。” 苏霍认为,“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咱们山东有个杜郎口中学,是搞小组合作学习很著名的,全国慕名学习者甚众,但取得真经者甚少;辽宁有个魏书生,四川有个李镇西,都是著名的教育教学大家,但他们的班主任工作法和语文教学方法,也是闻者多,成者少。大概是从者只“复制”不“刷新”的原因,因为“复制”是直接拿来的照搬主义,“刷新”是要嫁接和重新创生的,是要“自我革命”的,是要改变思想的。说到这里,说明教学思想的重要性和指导性。说到底,要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键是要学习人家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经验即为思想,学习经验即为创造思想。
策略之四是要有对自己教育认识的科学规划。
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是教师提升业务的重要途径。我分析苏霍的观点,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 提高教育技巧,提升思想的素养。我想,取经老教师,一定要有个人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究研究精神,把借鉴经验和自我思考结合起来,把人家的经验接地,把自己的认识提升,这样思想就对接了。二是观察研究同事,学会自我教育。通过整体感知和现场听课取经,取长补短,自我修正,一直保持学习思考状态,慢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三是看待结果要长远,学会等待。任何人的成长变化都是需要时日的,教育思想也是需要验证和完善的,新教师要有谦虚等待的心态。今天所做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作出评价,这是教育规律,苏霍说。
如果领导再说,“某某老师的课上得好,大家要多去听一听。”
那么你就可以问,“某某老师的课好在什么地方呢?”看看领导谈的和苏霍有多大差距,思想对接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