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解读)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属于死阴的病,不出三天就要死亡,属于生阳的病,不出四天就会痊愈。
“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所谓的生阳、死阴,如肝病传心(为木生火,得其生气,)叫作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消灭),叫作死阴;肺病传肾(肾属足少阴,肺属手太阴,以阴传阴,无阳之候),叫作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叫作辟阴,这是不治的死症。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邪气结于阳经,则会四肢浮肿;邪气郁结于阴经,则大便下血(阴经伤则血下溢),初结一升,稍重一点大便下血二升,更严重的三结大便下血三升(古时一升应该不是现在这么多,就如汉朝时一升等于200克);
“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经和阳经都有邪气郁结,如果偏重于阴经方面的,就会发生“石水”之病,小腹肿胀;邪气郁结于二阳(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为消渴之症;邪气郁结于三阳为隔症(气塞阻隔);邪气郁结于三阴为水肿病;邪气结于一阴一阳为喉痹(咽炎)之病。
今天学习了邪气郁结阴阳之病症。在这里多说一下五行相关,五行相乘规律,乘,取其乘袭之意。是一种病理的错误现象。相乘是相克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克制过度,导致五行失衡。相乘顺序与相克一致,即是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如木乘土,即木克土过度,土被乘而虚衰,因此土不能生金,导致金弱,无力克制木。
五行相侮规律,侮,是欺侮的意思,与相乘一样,都属于病理的现象。但相侮与相克的顺序相反,所以也叫反侮,即是: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行制化,五行相生、相克同时存在。假如只有相生没有相克,就不能维持必要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都会凋零。所以相生、相克二者不可或缺。只有二者协调,世间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