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成语“强词夺理”,它的意思就是说,本来无理,却借助诡辩硬说成有理,也就是无理强辩,可以说成是强盗逻辑。
而“强词夺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尤其在职场,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在职场上有这样一句“格言”:“领导说的永远是对的”,就算说错了,也是对的,如你觉得有错,那也是你的错。
这种现象的存在实在是一种悲哀啊,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到无奈和压抑,其实这就是最典型的“强词夺理”诡辩逻辑行为。
但要说能把“强词夺理”的这种诡辩逻辑行为运用得最为娴熟,演绎得淋漓尽致,要数我们今天的主角——吕相,他堪称后世说客策士的鼻祖。
我们常说,一部春秋史,半部晋楚争霸,晋国与楚国的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
之前我们讲过,晋楚争霸发展的巅峰时期就是公元前597年爆发的邲之战,这一战,楚庄王一战定江山,成为中原霸主。
而晋国却铩羽而归,暂时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蛰伏期。
在这期间,晋国养精蓄锐,调整了争霸天下的方略,暂时避开了楚国咄咄逼人的锋芒,将战略目标转移到了东方和北方,先后出兵征讨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赤狄,扩大地盘,对中原各国展现威慑力。
公元前589年,著名的鞌之战爆发,晋军大败齐军,迫使齐国归附于晋国,逐步恢复了晋国在中原诸国的威信。
同时,晋国集中兵力,驱逐了骚扰北方边境多年的赤狄,解除了来自后方的威胁。
这个时期,除了南方那个庞大的楚国之外,晋国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西方的秦国。
秦晋原本是世代友好的姻亲之国,我们常说的“秦晋之好”,就是以当年秦国和晋国互为姻亲、结婚成亲的意思。
但随着晋文公的继位,两国因一系列的利益和权力争夺产生摩擦,开始渐行渐远,乃至反目成仇。
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因秦国趁晋国国丧之际偷袭晋国,反被早以埋伏好的晋军困在崤山峡谷之中,结果两万秦军男儿全军覆没,秦晋彻底失和。
至此,秦晋两国从姻亲成为世仇,均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不死不休。
秦晋反目后,秦国成为晋国争霸中原的绊脚石,只要晋国出兵中原,展开争霸战斗,秦国便在背后下绊子、捅刀子,从而牵制了晋国前进的步伐。
晋国若想继续称霸中原,就必须彻底解除来自秦国的威胁。而晋国多年来与楚国争锋,已感疲惫。于是,晋国改变了之前的战略方针。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去世,晋厉公即位。而此时的晋厉公已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会盟之上,但这并不代表晋厉公不善用兵,此时的晋国已经重新回到了霸主的轨道上,晋厉公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权宜之计。于晋国而言,会盟不成,自然就要用武力解决了。
第二年,晋国便约秦国于当年冬天在令狐这个地方结盟,打算两国重归于好。
然而,此次会盟却成了春秋历史上最离奇、最搞笑的一次会盟。
为什么这么说呢?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