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毡帐》白居易
“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
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在众多香器中,精巧的香薰球最招人喜爱。华丽丽的镂空雕刻,足以让人爱不释手,而巧夺天工的内部结构,不论怎么转动都能保持平衡不会倾倒,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技艺之精湛。
“香囊者,烧香器物也,以铜铁金银(目令)眬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 ” ——《香识》
《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为常蒲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罏。一名被中香罏。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罏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为名。熏球不仅可以放在被褥中,挂在帷帐上,还可以随身携带,不用担心香灰洒出。
精巧的平衡结构
“香熏球”,又叫“被中香炉”,是古代用来熏香衣被的奇巧器具。因装置的两个环形活轴的小盂,重心在下,利用同心圆环形活轴起着机械平衡的作用,故无论熏球如何转动,只是两个环形活轴随之转动,而小盂能始终保持水平状态。使小盂中盛放点燃的香料,不致燃烧衣被。共结构之科学,与近代飞机上用以保持仪表平衡的陀罗仪原理相似。在唐代贵族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地使用银熏球。
杨贵妃的香囊
被中香炉的最早记载为西汉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里面有“金鉔熏香,黼帐低垂”的句子,但是唐代以前的熏球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在历代歌咏唐代华清宫的诗句中,有“至今犹似怨香囊”,“怀得香囊作悲哽”等字句,典故出于《旧唐书·杨贵妃传》。
唐代安史之乱,玄宗逃出长安,途经马嵬坡,将士因怨愤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面对兵乱的威逼,玄宗不得不处死宠妃杨玉环,并葬于此地。而后玄宗自蜀地重返京都,思念旧情,秘密派人改葬贵妃,但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
几乎是唐代贵族女性必备之物,壁画、石刻人物上可见到悬挂在腰间,大概是丝织品制成。然而,丝织物易于腐烂,特别是与尸体在一起更难保存,何以杨贵妃”埋葬后“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可以推断这里所说的香囊指的是熏球。
1987年4月,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又出土两件,同时发现了地宫中记载着各种藏品的来源和名字的物账碑,上面在记述银器时提到“香囊两枚”,与出土器物对照,就是这种圆形的熏香器物。其实,关于它的名称和用途,《一切经音义》卷七载:“案香囊者,烧香圆器也。以铜、铁、金、银玲珑圆作,内有香囊,机关巧智,虽外纵横圆转,而内常平,能使不倾。妃后贵人之所用之也。”参照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物账碑及实物,可见唐人是把这种圆形球状的熏香用具称之为“香囊”。
《金瓶梅》中的银香球
《金瓶梅》第二十一回中,写到潘金莲与孟玉楼到李瓶儿房中,李瓶儿犹未起床,潘金莲伸手到她被下,便在“被窝里摸到薰被的银香球”。这样的银香球,是京城里的大官的贵妇才有的,不要说卖炊饼的潘金莲没见过,穷官儿家出来的吴月娘没见过,连西门大官人也没见过。在这本古今第一奇书中,银香球扮演着没有台词的小角色,它在锦被中鼓动着男女的情欲。
如今,随着香文化飞复兴,熏球这种尤物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咱们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得起这种金贵的香器,香友们可以在某宝上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