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1995年,我的父亲25岁,在市消防支队当参谋。
他觉得自己还年轻,结婚对他而言足够遥远,于是在没有遇到爱情之前,他奋不顾身地选择了事业,因而要忍受一家人的唠叨。特别是我的祖父,总觉得儿子的婚事还没有解决是一个难以抹平的心结,所以不断地请熟人介绍对象,但父亲对此一直消极对待。
六度分离理论说,最多通过五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在这座小城里,跟父亲年龄相仿而又门当户对的熟人介绍的女孩大概就是那一些,因此在祖父拜托熟人介绍的女孩中,也会有同一个女孩被不同熟人介绍了三次的趣事。
这个女孩就在父亲单位对面的公安局工作,前两次父亲借口工作忙没有提出邀约,第三次巧又不巧又是同一个女孩,让他觉得可能是有些缘分,于是他趁着外出的机会,到对面公安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栏上瞄了一眼,并不是他喜欢的类型。
父亲只是单纯的觉得爱情靠的是缘分,而不是在无尽的相亲中做选择。而且他对自己的相貌足够满意——至少在单位的同事和领导眼里,父亲在支队的年轻小伙中,不仅是最有能力的一个,长相不说第一,也有第二,所以祖父的担心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同一时间,我的母亲刚刚被分配到工商局不久,那时的社会风气随着思想不断解放而变得更加开放和自由。主管工商局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领导,她经常号召员工们在工作之余多学、多跳交谊舞,这给了当时的年轻人非常新奇的体验——在这之前,“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又怎么能想象和异性手搭手跳交谊舞是什么感受呢?
母亲所在的工商局年轻人很多,而年轻的单身女孩占了绝大多数,母亲很快认识了很多非常要好的姐妹,而小叶算是最早认识的一个。
小叶是省城人,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了我们这座小城的工商局工作,她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很快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和她同一批来到这里的省城老乡,在这座小小的城市里做着各行各业的工作,她们虽然不经常见面,但也保持着联系。
小叶结婚后的一项非常重大的任务就是给还在单身大军的朋友介绍对象,母亲也是她计划帮忙介绍中的一个。但母亲觉得自己年龄还小,还没有谈对象的打算,就谢绝了小叶的热情相助。小叶还是不放心,就把母亲介绍给了自己的老乡认识,让他们帮忙物色周围合适的人。
而其中一个老乡,在市消防支队边的理发店当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