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习惯的养成靠21天,早起也是。
一个月前,我给自己在起床这件事上的定位还是:睡不醒迷糊蛋。明明晚上10点就睡了,第二天到8点还是起不来。掰着指头算,近10个小时的睡眠量仍旧不能驱赶我身体里的赖床细胞。也曾短暂尝试过早起,可每次不是被“恩,今天睡得晚,明天再早起”就是被“今天工作忙,应该奖励自己睡个懒觉放松一下”,更甚有“我真的好想起啊,可为什么就是睁不开眼”……借口多了,搪塞的次数上去了,早起的信念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想早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多留些自己的时间给自己。在公司,你的时间是给公司创造价值;在朋友面前,你的时间是用来纾解他心中苦闷的;甚至在冬天的车站,你的时间也是属于公交师傅的。时间被生活四分五裂,自己给自己的时间真的寥寥无几,如果碰上特殊情况加班赶方案,那么无论多么完备的计划都会给打散。
既然出了家门后的时间不可控,唯有挤压自己的可以掌控的那一段,晨起就是最好的时间段。想要早起能持续,找到组织、进行仪式化的签到,是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从听说朝夕日历到累计早起22天,每天打卡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一点点改变,如果一下从8点提早到6点,身体受不了不说,也很容易半路放弃。我选择的是每周起早10分钟,循序渐进,到目前为止,已从之前的7点50提到了6点20,有时还能做到无需提醒,提前醒来的状态。遇到提早醒的时候,我会适当奖励自己赖床2分钟,感觉上就超级满足,即按时完成了任务还能小放松,这种体验感很不错。
之前硬着头皮早起过,可没多会儿就又会“晕死”过去,为什么?因为“没动脑子”!所谓的“没动脑”也就是说没有制定相应的计划,起一大早没事儿可干,不需2分钟,妥妥倒下。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每天早晨我会有1.5-2h的自由时间,我会安排英语音标学习、口语练习、书籍速览等内容,时间排的满满当当。通常,在练完口语后所有的瞌睡就散了,精神头也打开了,这时在进行阅读或写作等相对来说较为枯燥费脑的工作,就不容易犯困了。
当然,在早起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坚定信念、不给自己留借口,是最大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人的生活总是伴随情绪的高低起伏,但自从早起以后,我觉得在身体中又催生出另一个新的能量,这种力量让我见证了天色放亮的过程、见证了破晓的第一道光、让我感受了日出的美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优秀的人太多,只比自己
回望过去嚷嚷着起不来的自己,现在的我倍感欣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