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给准备大四的L哥安排了两个月的产品经理集训,每周安排一些学习任务。最近几周,L哥遇到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坚持不下去,行动瘫痪。于是我不得不当起临时心理咨询师,帮他消解心结。以下是交谈时几个观点的记录。
两种行动依据的思考模式
按L哥自己的说法,他目前这种状态,是因为焦虑。L哥很焦虑,怀疑自己,对未来(找工作)充满恐惧。焦虑来源于对现实的认知,他发现自己欠缺能力和经历,同时怀疑我给他安排的计划能否起到作用。校招很快开始,时间紧迫,他发现自己似乎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又加重精神负担。恐惧、焦虑和怀疑等负面情绪消耗了他大部分的认知资源,无法专注到学习上。
首先我承认事实。他不是自卑,确实目前他能力和经历方面很一般,作业什么的也达不到我的标准,没有多少与别人竞争的实力,我理解他的焦虑。他问我,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不慌张,怎么能够安心地所谓学习吗。
他的问题出在完全用意义和现实来指导行动。只在具备必要的现实条件,付出有明确的意义(或收获)的情况下,才能行动下去。一旦现实不具备条件,或者无法清除确认意义或回报,就产生怀疑,行动瘫痪,没有动力。
这是一种思考模式,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思考模式。当你头脑中只有这一种思维模式时,你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你会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注意的话可能永远陷进去。
另一种思考模式是什么?我认为是纯粹依据信念行动,简单说,就是一根筋地相信自己。这种行动方式完全是主观,唯心,非理性,不顾现实,不讲道理的,但没关系,讲逻辑因果是前一种思考方式。现实中我多么差劲,目标多么不可能,我不管,我就是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然后去行动。当我的信念足够强大时,我能够产生一种力场,把现实扭曲,产生改变。不需要解释,没有为什么,它就会发生。
这就是我给L哥的建议。尝试切换另一种思考模式,相信自己,不理睬惨淡的现实,直接行动。
拖延的根源
L哥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拖延,痛苦和自责不已。不单是这个集训,拖延问题在他以往的经历中也反复出现。
我对拖延的理解总结如下:
拖延行为 <- 完美主义倾向 <- 僵固型心态 <- 匮乏/稀缺意识(资源隐喻)
拖延者不是不负责任,而是要求太高,太想把事情做好(或想把太多事情做完)。想做好事情的结果是一件事情都做不完。同理,拖延者不是不爱惜时间,而是把时间看得太重要了。时间太宝贵了,不能随便花费,必须确保事情有成功的把握,才能行动。结果也同样滑稽,导致了几何倍数的时间浪费。
拖延者头脑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即「匮乏/稀缺」。因为匮乏,所以不敢冒险,不敢投资,不敢轻易花费,必须反复思量确认能有足够的回报,确认足够安全,才敢行动。结果要好,回报要高,不能白费力气,到头来给自己徒增压力,于是一点点拖延。形成的原因包含两方面:基因和成长经历。基因决定某些焦虑型人格特质,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等方面不断给予孩子资源稀缺的暗示和反馈,两者作用塑造了孩子的心智。孩子小时候没有及时得到安抚和回应,成长过程缺少某种充裕感,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拖延倾向有着复杂的成因,不是个人品质或道德的缺陷,无须自责。
故事模型
针对拖延,我建议L哥把目标分解再分解,分成每天规定完成的简单事项。他做不到,他被那个遥远辉煌的目标终点和目前自身瘫痪无力的反差压垮。我意识到哪里可能出问题了。
L哥头脑里有一个简单故事模型,他会不自觉地将此刻的行动放入这个故事模型的框架中。这个故事模型是这样的:一个人,要经过长期的刻苦奋斗,线性地一步步地成长,最终实现目标。他目前就处在这个故事的努力阶段。这样,他就不是身处此时此地了,而是置身于漫长的故事的一个环节。按故事的发展,此刻他应该一步步努力继续前进,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可现实是,开始一段时间可能进展顺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出现种种问题,难以按预期发展。这时候,认知和行动开始失衡。故事不应该是这样的啊!故事进展不下去,目标无法达成的恐惧加大,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行为瘫痪。
故事化的动作是L哥下意识完成的,他无法意识到。如同之前提到的行动依据思考模式,这个故事模型不是唯一的。但当他头脑中只有这个故事模型时,他就看不到这个故事的存在,把这种历程理解为理所当然的,认为人生常态应该符合这个故事,如果不符合,那就以为着失败的人生。这就是痛苦和失衡的来源。且不说这个故事模式是否片面,问题是当你此刻的行动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时,当下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是故事的结局,当下是为解决服务的。当下的缺失,让人无法关注自身的具体问题。而最后的目标(即结局),只会在此刻不停折磨踟蹰不前的自己。
所以,真正该做的,是先意识到故事化动作的存在,再审视故事模型 ,并适当地抽离出来,专注于当下,减轻认知负担,做此时你该做的事情。
后记
其实L哥遇到的这些问题,同样也出现在我的身上,毕竟我们的遗传特质和成长环境是如此相近(基因和弥因),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些问题如此敏感。分析L哥的问题,也是同时在剖析我自己的内心。心智成长并不容易,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要跨越不少的障碍,而且有很多是自身看不到的无形之墙。别无无法,只得继续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