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会遇到同一类型的题讲了几遍,孩子还会问你问,这就是孩子缺乏思考力,举一反三的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呢?这就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起!
第一,给孩子提供民主的氛围!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以商量,讨论的口吻进行,给孩子提出自己想法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欲。如果过于压抑孩子,只会造成孩子懦弱、服从、唯命是从的性格。
第二,多问孩子为什么。
家长可以多用疑问的语句问孩子,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孩子不能回答出来,家长不要着急,耐心地引导启发他。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可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逐步展开思考。但孩子在想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太着急,太热情,应该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第三,多鼓励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家长都不应该限制过多(不包括危险和错误的事情)。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努力坚持下去,克服困难。
第四,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该首先问孩子,“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有些家长总是迫不及待及待地帮助孩子寻求答案,这对于孩子形成独立思考的品质是极其不利的。
孩子脑袋里总储藏着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孩子提的是一些我们常见的问题,可能很幼稚、很可笑;有时,孩子也会突然冒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弄得我们不知所措。这些问题正是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具体表现。有的孩子能成为发明家,成为天才,可是有的孩子却不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鼓励,喜欢提问,能够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问题。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愿我们都能用最合时宜,最正确的爱,滋养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