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老同事微信突然主动联系,说自己现在在做的技术和创业方向,鉴于此前同事期间的认知和信任,表达再次找机会合作的意愿。这个小事给我的感触主要是:同样一个人、同样的三观和行事风格,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留给不同的人的感受和印象是非常不同,甚至相反的。
而即便拿这位技术人员来说,坦诚地说,同事时的那半年多时间里,他觉得我对业务和技术结合理解力强、为人通达友善等等,可能主要是因为我那个阶段身处公司激烈的政治漩涡之中,需要尽量少瞎掺合事,少树敌,多拉拢各部门关键人员,在跨部门衔接方面多表现价值,抢功甩过,而已。在他面对离职纠纷、被老板威胁、被HR挖坑时,苦恼无助,单独跟我吃饭取经,我站在他的角度帮他拿捏一些厚黑学,这一方面是读书人的常见特点,一方面是山东人的正义感与直爽性格的自然之道。
话又说回来,在那家创业公司的四年里,的确是我个人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政治手段比较高峰的时期。那么高的离职率之下,一路坚持走到最后。与数百前同事的关系都还不错,但肯定也会有一些人对我的看法和心理态度与前面的这位技术达人不同甚至相反。可以预料的,比如被我为护犊子而干掉的几批产品经理团队,比如在我团队里贸然提出不同思路而被否定的水瓶座们,等等。
扩而广之,在不同的几家公司甚至客户界面,也更是这样。可能,移动公司的老同事们留下的传说是“他有潜力,有胆量有魄力,辞掉体制内工作跑去北漂闯荡社会,拿到更高薪水、挑战自己,面对压力和不确定的未来。然后会假设如果留下来会如何的遭遇,怎么缺当地人脉关系,怎么婚娶,怎么爬。”咨询公司那段同事可能会说“他当时是意气风发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啊,拉拢年轻顾问搞事情,拿下那么多项目就也扶不起下坡路的公司,好出风头、争抢内刊发表第一什么的。”互联网转型公司那段会说“这人贴个标签就闪了,没有太多实际研究成果,顶多是给前任leader擦了屁股,填了坑。那种耿直的人做不了当婊子立牌坊的事。不适合长期干。”再后来那家类似的公司的人曾经跟我说是“觉得一看就知道我瞧不起公司和公司的人。”
在大城市里,陌生人社会,各种关系多数都是临时性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转换场景和伪装,来变换自己的形象和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就像游戏红尘里的角色,不行就换身装备、换个号、换个职业方向、换个服务器、甚至弃坑不玩了。在这种时代和社会里,遇到前面这样的老同事,遇到相爱的人,遇到好老板或贵人,都值得珍惜把握感激;遇到挖坑的,对抗的、有矛盾再也不想见的仇人,势利的骗钱的小人,都应许灵活躲闪应对,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这些人和事,塑造着我们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的起落际遇是受他们决定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放弃了所谓一眼看到六十岁的地方、工作、人和生活;削尖脑袋往大都市钻,寻求如此这般的淘金的道路,博弈着往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