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儿子长大了不少。不仅仅是个头窜高了,体重变重了,更多的成长痕迹,镶刻在他越来越多的那些沉默时刻。是的,沉默让他变得和以前很不一样。似乎,他突然间有了一种大男孩的稳重感。也或是,和我们之间淡淡的距离感。这让我欢喜而忧伤。
我记得上一个冬天,他还能和我窝一个被窝,靠着暖气读书。我捧着我的书,他捧着他的书,互不打扰却又彼此依偎。读到惊险处,他会使劲往我身上挤一挤,再将书往我这边挪一挪叫声“妈妈”,不管我会否楼过他,他都像获得安定与力量般继续静静地往后读去。若是遇到有趣的桥段,他先是自己“咯咯咯”地笑起来,然后多半会笑歪倒在我身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妈......哈哈......妈妈......快看......”说着便扯起我的手,一边划拉书上的文字一边将那好玩的情节向我讲述一遍。讲完不管我作何反应,他先又敞开笑起来,小小的身体跟着一抖一抖的,使我不能静下来看书,心里却忍不住地开心。
也有些时候,他读了很久很久也不会和我讲话,甚至听不到翻书的声音。每当这时,我转头便能看到默默流泪的小男孩儿。他通常是微仰着头的,似乎看着天花板,又似乎哪里也没有看,眼色晦暗,有着长睫毛也掩盖不住的阴沉。整张小脸肌肉紧绷,薄薄的嘴唇向下抿着,泪珠子滴落下来在酒窝里打个转儿又滚下去。他的嘴轻微一瘪,吞一口口水,才又缓缓张开双唇,深深叹一口气,悠悠地问我:“妈妈,为什么会这样?太难过了。”而后,将扣在双腿上的书本重又拿起来递给我,叫我也读一读。
通常,我会浏览一下,就和他交流想法,主要是启发和开解,在最大限度保护他纯真善良的同时,努力让他不会变成一个容易忧郁的孩子。善感却不多愁,是我希望他可以达到的状态。让人惊喜的是,这个小伙儿时常能说出一些简单而富含哲理的金句,或是发出撼人心灵的感叹。
某一晚,他读完一个悲伤的故事,和我聊了一会之后,我便叫他躺下睡觉。他本来是自己独睡,但偶尔会让我在床边陪他一小会儿。一般,是在他身体不好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基本会应允。这天晚上,他又拉着我的手,央我在床边坐几分钟,并保证自己尽快入睡,不影响我休息。我便关了灯让他赶紧闭眼,他躺了一会儿突然询问我:“妈妈,能打开灯吗?”我本能地有些恼,觉得他又事儿事儿的,没好气地回:“开灯干啥,你还睡不睡?”
他轻轻地说:“开了灯感觉不一样。”
“什么不一样?闭着眼睛都一样。”
“开了灯,觉得心里都亮堂了。看到的想到的不好的东西,就照不见了。”
“……”
我一时语塞,有惊也有喜,还有一些难过。惊的是他竟如此敏感细腻,喜的是他这一番感悟和言辞。难过,则是因为我这个不够细腻也不够耐心的母亲,差一点就粗暴地压制了他。如若那样,他心底的柔软定会被戳出一个窟窿来,就算将来长好,也不会像最初那般罢。
只是,这样一个和我亲近又可爱的孩子,如今倒三回有两回会拒绝我和他一堆儿读书。他说,大人在一旁他不自在,他需要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我有时睡前去看他,想在那里坐一坐,亲亲他或是握握他的手,他也多半有点不情愿。为数不多的几回,我们能坐到一个桌子前学习,除了有难题请教他便很少和我聊点什么。
偶尔发呆,我还能看见那个胖乎乎的小娃娃,笑吟吟地朝我跑过来,一把抱住我双腿,或是蹦起来搂住我的脖子,在我脸上左左右右地亲个不停,推都推不开,像长在了我的身上。他边亲边笑,还不忘表白:“妈妈,我爱你,我爱你。”
时光真是个冷面人,不给谁留弥补的机会。它将那些我们没有珍惜或是不以为然的,统统都变成了再难重拾的遥不可及。
岁月一往无前,孩子也渐渐长大,剩下的,仿佛只有老母亲怅然若失的轻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