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育儿知识,但凡和育儿有关的知识,都愿意花时间看一看。
昨天在一篇文章中,无意中看见了曾仕强老师关于家长在育儿路上需要思考和关注的四件事。他说:家庭教育其实只做四件事,你只要把这四件事情做好,你就没事了。
我觉得很有道理,那么是哪四件事呢?我现在分享给大家:
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父母应该替子女做的事情。
我们知道,像猪仔,羊羔,牛犊等等的小动物,它们一出生,就会摇摇晃晃的走路,会觅食,所以他们离开了它们的妈妈,完全没事,照样可以活下去。
但人类就不一样,在孩子1岁以前,如果父母不管他,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
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父母事无巨细的照顾。比如,喂奶,哄睡,换尿布,把屎把尿,做按摩操等等所有的事完全依赖父母,而他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哭。用哭声表达自己的一切需求。
所以父母一定要替他做这些事情。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父母在帮他做的同时也要教他做的那些事情。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到两个孩子,都是把他们当成掌上明珠一样爱护。有很多事情,小孩想要尝试着做的时候,父母却舍不得放手。怕孩子吃苦受累,宁可自己去做,也不忍心让孩子去做。
可是,如果我们一味替他们做,他们又怎么能够学会自己动手?
有时候,我们的行为看似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表现。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间害了孩子。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替他们做可以,但等到他们长大一点,差不多的时候,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记得教他们做,让他们自己做。这样,他们才能慢慢学会。
第三件事是父母陪孩子做一些事情。
这里要时刻记住一个“陪”字,是陪他做,而不是指挥他做。
比如,陪孩子做游戏,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看书等等。大多数时候,小孩只需要你陪,他并不希望你做任何事,但所以,我们要真正做那种只陪伴不打扰的父母。
比如,你的孩子一个人在玩积木的时候,他原本玩的兴致勃勃,但他的玩法并不是你期望的样子,然后你去了,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结果很可能他就会说:我不想玩了。因为,此时你已经干预到他了,他没有了玩积木的兴致。
其实,你管他那么多干什么?你在旁边陪着,让他自己摸索,自己学习就好。
第四件事是你让他做些什么。
我们成年人做事,都不太喜欢别人在一旁指手画脚,因为过多的唠叨不仅不能帮到你,还会干扰你自己的判断,使你很难静下心来。
这件事放在驾驶上面,尤为明显。很多刚刚学开车时,被坐在副驾驶的另一半唠叨的人,应该都深有感触吧?
这个道理,放到育儿上面也是一样的。而且,100%受家长控制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他会突然变得有主见吗?应该不会。
他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凡事任凭他人摆布的人。所以说,你还为你的孩子百依百顺感觉高兴吗?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你就不会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生气了。
有些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那么,孩子想要有点自主权,有自己的主张,我们就应该鼓励他,放手让他去做。
比如,他想穿哪件衣服?他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他想去公园还是图书馆?他想和牛奶还是豆浆……这些事,我们就可以提供两个以上选项,让他们自己做选择,慢慢培养他的主见。
最后再总结一下,家庭教育的四件大事:你替他做些什么,你教他做些什么,你陪他做些什么,最后你让他做些什么。
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供爸爸妈妈们完全照搬照套。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全力以赴,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得体的退出。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长成他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