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不太会拒绝的人。
对于熟人,有求一般会应,有事也会帮忙。来了这边,自诩说来到新环境,理应改头换面,做更好的自己,可生活不会像历史一样一瞬间换了新颜,即使是新环境,养了二十多年的性子,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多少。不太会拒绝人这事,到也没什么不好。
只是。对我要说只是了。
只是对于我不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说拒绝吧?
今天有人问我我每天的生活无聊么,我说无聊可能是无聊了点,但是还可以,总有自己该做的事,生活忙一点,也就自然而然忽略其他的一部分。现在的生活,偶尔留点空闲时间翻书听歌看电影,已是满足。闪读者和理论宣讲团的事情还没有完,该看的专业课书也只是开了个头,更不用说一大堆的讲座备课的事了。无聊么?一个人做所有的事,可能会无聊,或者说是没个说话的人。可是生活应该也就是这个样子吧,聚少离多,聚的时候大声笑,一个人的时候,也该过得好好的。
内心的充实,比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自以为来的有意义。大学时代完全没有这种感觉,就觉得课没意思,老师不行,学校也不好,爱抱怨,为人行事总是跟飘着一样,沉不下心来认认真真做一件事。还记得当时立下的誓言说,要把红楼梦认真读一遍。呵呵,立过之后就忘记了,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又可叹。来到这边,心境虽说还是浮躁,经不住魔都的各种诱惑,可又比以往进步了些,能耐下性子写写东西,读读作品了。一个人的生活,独来独往,这种感觉在这边尤为强烈。又想起前段时间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顿觉懊悔。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才是人生最曼妙的风景。还是多读点书吧,总比浑浑噩噩的过来的有意义。对了,我还想说的一件事,做好自己,别把自己弄丢了。血淋淋的教训,不愿回首,点到即止,诸君谨记。
近日拜读李扬先生的《沈从文的家国》,读来小有感触。昨天晚上上课,说到某些历史事件,内心的感触更加一分。关露临死前也要为潘汉年证清白,具体原因有待解读,但读来总让人能感受到历史的一点温度。正如50年代的沈从文,身边总还有妻子张昭和知己林徽因的陪伴,在那个紧张的年代里,多少能感觉到些许温暖吧。
完
文|不会讲故事的杨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