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我的儿子
前两天,儿子问我,老妈你生病了为什么不去医院。权且就让这些文字当成给你的答案吧。
人的身体经过漫长岁月的进化,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周遭的种种,大脑产生了意识,这是有着坚实生物基础的身体功能,而且受环境、社会影响,在同一种族内部大脑的运作方式相同,内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些意识我们看得见,这些往往是被社会认可,对于适应生存环境没有什么威胁的。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比如梦境里演绎的那些场景、人物、情节,它诉说着我们的大脑经由现实感受到的,却很难用语言在现实中倾吐出来的那些情绪、态度、诉求。因为环境不允许、社会不认可,经由身体判断,说出来会造成危险,故而被压抑,成了那些有或没有色彩的梦,以及那些仿佛莫名其妙的在不经意间涌现到脑子里的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串话,一些画面,生活中的口误,白日梦。
梦一直都是人认识自己的工具,最近越来越觉得,其实梦就是人的一个真实的组成部分。就像手脚耳鼻一样,缺少了这些梦境的表达,人就是不完整的,就像鸟儿折了翅膀,鱼儿断了尾鳍。尤其在生活的艰难困苦里,有了这些梦,就始终感觉现实的种种困乏,不过是梦境的某种折射,而有了这些梦,这些困乏就不值一提。
从这个角度看,梦境要真实于现实感受,因为听懂了梦境,你就会知道,它更少说谎,在某个层面给身体带来现实不能给予的安全感。
也许是年纪大了,活动少了的缘故吧。越来越觉得,关闭那些对环境敏感的触角,多关注身体的状态,自行调整,真的很难,但是借助于梦境带来的完整感,慢慢可以耐受一些上述转变给身体带来的严重的不安全感和身体出现的种种症状。
这是自性化过程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把个人幸福建筑在大多人痛苦之上的世界里,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丑陋的"《悲惨世界》。与其用外在的标准、工具衡量和提升自己,不如尝试一下背道而驰,回归自己的身体和梦境,探索它们,与它们对话、沟通、和解。
梦境的语言也许不同于世俗的格调,营造出一个布满了真实之花的奇境空间。像爱丽丝跌进了兔子洞,前面是一条充满了新奇惊险的奇异空间。红皇后,疯帽子,它们都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折射,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内心如此丰盛,像万花筒一样千变万化绚丽多彩。
自有梦始,我们所有的那些梦境,就像落潮之后散布在一整片沙滩上的贝壳、海藻、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种海洋生物,不同于阳光赐予我们的意识,它们是源自深邃之海的馈赠。在这些梦境里,有一部分小小的、零零碎碎的,那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折射,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还有一些尤显熠熠生辉的,源自自然进化过程中,时光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类的刻印,种族文化传承的遗产,以及潜意识中整个人类共通的链接。伴随着我们的生命存续,潮涨潮落间,它们总是会以各种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这些梦境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有机的联系着,作为整体支撑着我们人格潜意识的那部分。它们是如此的真实,与身体的链接是如此紧密,需要时,它们就会像哈利波特呼唤出有求必应屋,像诞生于贝壳里的维纳斯,出现在我们面前。所有对潜意识真切的呼唤,都可以与它们链接,使意识的困境以非常个性化的方式豁然开朗。
相信梦境,认可它们成为意识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割裂的梦幻空间,从接受梦境里的情绪、态度开始。也许在生活里我们彬彬有礼,梦境中却看见了粗鲁的举止;现实中我们习惯有条不紊,梦境中却感受到手忙脚乱。梦境就像冬日里落尽了绿叶的那棵树,像黑夜,像寒冬。没有它们就无四季的圆满,昼夜交替,冷暖更迭——没有梦境就没有完整的人的个性。
接受这些现实中不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情绪、态度,没有进入意识的个性部分,在生活中找寻它们隐匿的身影,用音乐、舞蹈、绘画等等非语言的艺术形式表达发展它们进入意识,尝试用梦境的语言与它们对话——那片富饶的沙滩️上蕴涵着答案,丰富我们的人格,真正的成为我们自己。
慢慢的,身体也会开口与我们对话,表达它的需求,学着满足、照顾这些需求。当身体在积极的关照里越来越自由的呼吸,就会与现实感受有更多的链接。这时候就会发现,以往自己对待身体的方式,真的很不友好。很多自以为有益的方式,其实是对身体的虐待。
那是在我们这一代人很小的时候被压抑了的需求。不许哭,不能碰,不准吃,老老实实的。很多时候我这个妈妈真的理解不了自己青春期孩子的种种行为,那些伴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的代沟,在我这一代人看起来那么的自私,其实或许不过是人的身体的自然反应,比如只吃自己爱吃的东西,吃饱了剩下的食物一口也不碰,爱吃肉不吃青菜,好逸恶劳,如此等等。
但是当自己的身体开始学着表达它的需求,就会发现,每每照顾一点点这些需求,身体感受会带来令人吃惊的反应。哪怕只是在它需要的时候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伸个懒腰,坐下来,或者站起来走一走。
前提是,允许身体表达并且满足这些真正的需求,身体的需求其实很简单,不过伴随日升日落,暑去冬来,潮涨潮落,自然而然。这些需求可以通过饮食,作息,运动等等很多方式去调整。关键是每时每刻的觉察和积极的行动,这行动甚至会与盲目的、缺少觉察的所谓养生健身背道而驰。
也许未来的某个瞬间,仅仅是身体允许我们更灵活的转了个身,就会给头脑带来——人生中最沉重的负荷也马上就有千般机会获得解决的可能和信心。无论现实与否,就如同梦境一般,它是经由身体激发的,如此真实,这感觉真的很棒。
常常在线上超市购物,每次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质量很好的无纺布袋、塑料袋作为包装一起送过来,大大的,很厚实,扔掉真的非常浪费。留下来的结果就是,日积月累,这些袋子需要越来越多的空间收纳,不时犯个懒,它们就开始散布在家里各处。
前两天看到一家网站出售一种塑料袋抽取盒,售价只有几块钱,买回家来,没想到是一个足足有半身高的半圆柱形白色多孔塑料筐,一下子装进了家里所有的零散购物袋,完美拯救了"这个家就要变成垃圾场","该换大房子了",等等负面的几近绝望的感受。接下来自己照猫画虎,用大矿泉水瓶、油瓶又做了两个收纳筐,把购物袋分类放进去,摆在触手可及的位置,这样,也解决了需要时懒得去取,塑料袋堆积的越来越多的困境。
简单小物件解决了现实大困境,因品牌的力量甚至还制造了些些的高级感——白色多孔,简单而富有空间的设计可以有无限拓展的可能——也许以后还需要多买几个,或者用家里的闲置瓶瓶罐罐自己DIY一下,把购物袋或者其他需要收纳的用品按照颜色、材质装饰进去,或许它们可以成为角落里很好的点缀呢。生活中恼人的困境转而因此变得灵动、增添了生机,不能不由衷崇拜这些点亮了生活的发明者们的慧智。
这两天每每望着它,心里总是感慨,如果我也能有这样的创造能力该有多好。也许借助身体在未来某一刻的自由伸展,头脑也能获得这样的灵光乍现吧。
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或许,就从相信梦境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