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而且能一一记住各种知识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感悟】
本章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孔子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学习本章,我们需要搞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一、“一”指的是什么?
这一章与【4.15】包含了天道与人道的问题。
“一”是“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这个“一”它是万物之祖,是一切东西的始祖和本源。从一中派生出阴阳、派生出天地。
孔子认为天道是永恒的必然,是存在本身,而人道则有通塞、有穷达、有治乱。所以一以贯之者,人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在这个化生的世界当中,天的意志是可与人道相通的,因此人的一生是可能崇高的一生,是证成其崇高的可能的一生。因此,此“一贯”指向着人的自我修养问题。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这是人“止于善”的理性发展与实践心得抵达一定程度时,才能达到的境界。延伸这样的思路,我想,孔子的“一”就是对人性初心的坚守,是要改变人类苦难无休止的希望。
信仰的本质就是它赋予了生命一种死亡也不能带走的意义。
达到这个境界,万事万物就如在掌心。而自古以来只有极少数大智大仁者可以如愿以偿。
二,解决了社会的“陌生化”
在孔子的定义中,个体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皆在人伦血缘中建立,以此解决了社会的“陌生化”。
在学习天道、人道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大千世界,学问众多,因此,要学关键的东西,学与思相结合,深切领悟。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