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豌杂面记忆

记忆中的那碗豌杂面

这是一篇吃面日记。

吃了2年的面馆,去年的某天老板跟我告别,“店不开了,要搬去别的地方,具体位置没定。”

我满怀遗憾,但也清楚人生就是在不断告别。只是再也吃不到心痒痒的那一口。

我是个很挑嘴的人,又因是个处女座,在吃食的要求上尤为严格。

早餐店的包子我吃过许多,很少有再去第二次的,而且如果难吃,宁愿饿着肚子也不会复购。

小面算是很能代表重庆的特色美食,作为一个地道的重庆人,那家面馆是我吃过这么多家小面馆后,仍念念不忘的。

它在一个不起眼的建材市场马路边,招牌翻盖着,名字都看不全。来来往往的是带着尘土飞驰而过的卡车。因此,来吃面的也大多是卡车司机、出租司机、工地的工人。

面馆破旧狭窄,没有装修,店内放着4张条桌,店外摆着3条矮桌。

知道它也是源于朋友的推荐,他们带我吃过一次后,我便再也忘不了。

每次想那一口时,我会静静的往小矮凳一坐,老板见我来了就主动开始下面,随后问到:“豌杂?还是干溜儿?我便点点头,默契得像老朋友。

我最爱他家豌杂面,每次去基本都是吃这一款,一口杂酱一口面,那滋味,好不痛快。

他家的面跟我吃过的其他小面店不同的原因在于,面条的粗度适宜,弹性和劲道适中。

但是最有特色的要属杂酱和作料了,碗底的作料里铺满了浓郁的麻椒和油酥辣椒,不仅如此,还加了自制咸菜和炒香的花生碎。

将刚刚起锅的面铺在作料上,浇上一大勺香喷喷的杂酱,撒上软糯的豌豆、炸香的黄豆和切碎的葱花,一眼望去,真叫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他家的面分量给的很足,二两豌杂就能将我吃撑。每次吃到最后,碗底的作料都会被我吃干抹净。

记忆深刻的画面是,大夏天,我窝在马路边吃面,来吃面的工人们跟我面面相觑,看我吃面吃得一身冒汗一脸满足,吃完还要舔一舔嘴边的酱料。

我带过好几个同事去吃这家面馆,都是大热天,有觉得喜欢的,也有觉得一般的。但最后,我都跟他们失去了联系。

在这些吃面的日子里,我认识了很多人,也告别了很多人。只是未曾想有一天我会告别这家面馆。

最后一次吃面后,我的工作变得繁忙。我知道它已经搬走了,但我不肯确认。

少了心心念念的那一口,生活少了许多乐子,但也并非过不去,人类的适应能力比我想象中还要强。


————————分割线———————


故事到这里本应结束,但是生活却给了我一个狗血的续集。就像偶像剧里常出现的桥段一样,我跟这家面馆又重逢了。

重逢来自偶然刷短视频的时候刷到可能认识的人,老板发了一条状态,他的店开在了新的位置,并换了招牌。

一天夜晚我想这一口了,遂出发探店。可未曾想到的是,这家面馆变成了的士快餐店,主营快餐,面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店内生意很好,吃快餐的工人们比比皆是,老板也胖了一圈,整个脸油光满面。

看我来了,老板亲自给我下面。“老样子,豌杂,还是干溜儿?我点点头。

老板煮面的间隙,我左右打量,这家店似乎变得陌生又新奇。

不出一会儿功夫,老板端上热气腾腾的面,依旧香味扑鼻,但下口之后,味道却让我大失所望。

杂酱的用料变得不再讲究,肉质不够新鲜而且炒制太久,非常影响口感。碗底的作料略微偏咸,而且豌豆也不如以前软糯。

我心里有点难受,匆匆吃完面便匆匆离开。

本以为重逢是上天赐给我的惊喜,未曾想却是上天跟我开的一场玩笑。

人是会变的。面也会变吗?

不,是煮面的人会变。

就让我珍藏那一段夏日吃面记忆,让那碗豌杂面在回忆里依旧保持美好。

“豌杂,还是干溜儿?”我点点头。

再也不会有这么默契的时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重庆小面是重庆市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属于汤面类型,麻辣味型。但是虽说是汤面,一般面馆都是可以做干溜的(就是没有汤的...
    苕花吃红薯阅读 1,639评论 0 1
  • 解读一——舌尖上的中国2: 广告词:天气有些凉了,吃上一碗热呼呼的汤面别提多舒服了。面条是我家餐桌上上镜率最高的主...
    爱milk大布丁阅读 4,084评论 0 8
  • 发个火锅镇文,这是解放碑的雄火锅,打的广告是重庆50强。本文我会陆续更哈,因为很多我都没拍过照片,以后去吃的时候拍...
    苕花吃红薯阅读 1,845评论 0 0
  • 大热天的,特别想来碗过水拔得凉凉的芝麻酱凉面;周末的时候不想出门,就想吃碗打卤面,卤做得稠稠的,顺着一边挑着吃;更...
    奠耳八八阅读 748评论 2 5
  • 白花花的面条儿下了锅,再捞起来的时候,碗里已经有了简单的一块猪油、两勺酱油、一点味精、半勺花椒面儿、一大汤勺的油辣...
    铭齐阅读 879评论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