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两个婆婆,一个是现在的婆婆,一个是从未谋过面的已经去世了二十多年的婆婆,我家先生的亲生母亲。
素未平生,相隔两世,却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
说起我的婆婆,还要从房子说起。 我的婆婆很小的时候失去了父亲,和她的母亲哥哥一起生活。嫁给我公公时,我公公当时一无所有,我公公家弟兄姊妹七个,他又是长子。他们结婚时没有房子,租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偏房,我家先生出生时就在那间小黑屋里,出生在冬天,屋里点着一个小煤球炉子,还没有烟筒(这是我舅公婆婆转述的)。七十年代人们的日子过的都不富裕,但是过的穷且没有人恋爱,是很凄凉的。
好在公公婆婆有工作,在国营纺织厂工作,我的公公很勤奋,干两份工作,下了班再去干一份工作。这样二人攒了四百块钱,借了四百块钱,凑了八百块钱买了半亩地,准备盖房子。刚买了地没钱盖房子,两人自己和泥砣土坯,就这样一个人和泥,另一个人砌墙,盖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座土房子。有了土房子,又开始慢慢的积攒了些钱,盖了第二次砖房子。
说来也好戏剧,他们盖的第二次砖房子,我还见过呢。那时我才十几岁上初中,因为我的初中同学就住在他们家的房后邻。当时我们初中有一篇作文主题写你的家住在哪里,能清晰的让别人走到你家。我记得我这位初中同学作文着重写了第二个胡同第二个门,那么我的婆家也就是后来我的家是第二个胡同第一家。我曾去过同学家,在记忆里对前面那排房子还有印象,那是五间北屋的地方,他们家好像盖了三间还是四间,有一间房子地儿是空着的。我小时候的记忆力很好,不过记忆可不是真实。时间的变迁,记忆留下的只是我想留下的。意想不到的是十几年之后,这里成了我的家,这家的男孩儿后来成了我的先生。如果当时知道能够偷偷的去看看就好了(自嘲)。
后来到了一九九几年,我们国家人民的日子都好过了,他们家又翻盖了第三次房子,也就是后来我结婚时住的房子。那时候都流行盖"北京式",拥有一座这样的房子在当时是很时髦很荣耀的。房子盖起来的当年,我的婆婆查出得了肺癌晚期,当时正准备着家里安装暖气,材料都备买好了,人住进了医院就再没有回来。
这些事情有的是从我现在的婆婆那里听到的,每听到一次我的眼眶就湿润一次。它是描述的真实,不是真实的真实,却牵动着我和我先生,还有我女儿的心。我们在这座房子里住了十几年,保存着我们一家三口许多美好的回忆,也是我女儿童年回忆的地方。我觉得清苦励志,可我女儿觉得温暖温馨。
感恩感激我的婆婆,因为她给了我们这个小家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从来没有岁月静好,而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个为我们三口负重前行的人,我从没见过面的婆婆,默默地为我们遮风挡雨。我怎能忘记忘怀这样一位母亲呢?
每逢婆婆的忌日、清明、鬼节,我们三口都去祭奠我们的亲人。今年的2020年八月,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的这个家拆迁重新安置。房子包赔了不到二百平的楼房,如果把它看成财富,终有一天会化为无有。在这所房子里,心系的情感紧紧的把我们牵绕在一起,家留给我们仨儿的感觉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无形财富。我们的家会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这样一个人。
妈妈,您的家人永远把您记在心里。
爱您的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