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过节感
童年过节,大家最盼望过春节,生于四川农村,长在嘉陵江畔80后的我,还有50,60后的爸妈,出生于20,30年代的祖父祖母,都对过年保有深切的期盼,大家一说到过年,可以“扫除”一切不悦与烦恼。感觉就像世界换了一个天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不用干农活,不用早起上学,还可以穿虽然不是市场上买的,但是是家里自己最喜欢的衣服,也还是满心欢喜。最高兴的是那当然是吃肉自由,最爱的腊肥肠炖白萝卜,腊猪蹄炖白萝卜海带。小时候虽然长在农村,吃的都是大自然的馈赠,环保的自然长大的猪肉和无农药的蔬菜,食用的食品单一,出来什么菜就天天吃什么,没有像现在,物资丰富过剩的这个时代。每天吃的都是变化多样,那时虽然吃的简单,但是那时的食物营养纯正,普遍女生个子都比较高,11岁就猛长到1米62,后来成年还是这么高。女同学都差不多这个身高,还长得比较好看。男生就相反,发育不良的居多,身高和我们女生差不多高,甚至到了成年还是这么高,没怎么长高不说,看到顺眼的也没两个。
腊月23打扬尘,用长竹竿绑住干麦草,把灶屋(厨房)瓦房顶彻底打扫一遍,一年积累了不少柴火熏黑的烟囱黑灰,这个事都是婆(奶奶)来完成。后来婆永远离开了我们,就是妈来替代这个工作。过了今天,就把过年的气氛拉上高潮,各家各户杀年猪,写对联,那时全队只有我们家自己写,也只有我公(爷爷)会写。大门贴上对联,还有门神这个是买的,贴中间。一下就觉得离年更近了,今天到你家吃袍汤,明天谁家杀猪又请吃全猪宴。一年中最为幸福的时候开始啦,后来就是腊月30搓汤圆,晚上发压岁钱,和初一天正月初一,也就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鞭炮声不断,初一天放的刮炮,是那时的小伙伴的最爱,没有现在的烟花那么绚烂美丽,但是感觉很接地气。一刮一响,总是觉得很美妙的声音,听着能忘记所有烦恼。那时也只能听一听,重来没有买一盒自己来刮一下,体会一下自己刮响的生意有什么区别。因为父母就教育我要节约,没必要用的钱决不能乱用,用了有一种负罪感。至于18岁后,重来没用父母的钱,用了他们的钱,想放设法都要还回去。要不心里这一关就过不去。
新时代的现在,天天都是过年,反而少了点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