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刚刚接触机器学习时,除了利用机器学习解决当时的业务问题,同时发现机器学习是很好的抽象和理解现实世界的思考范式。今年接触运筹优化,再次有了当年接触机器学习时豁然大悟的感受。本篇分享下机器学习与运筹优化作为思考与认知的范式应用。
机器学习思维
17年接触机器学习时,发现机器学习应用,是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据驱动的问题,通过足够的数据积累,训练出一个高质量的模型,并用于现实问题决策。
这其中有个假设,就是通过大量数据积累,构造的模型,对决策的概率分布近似于所有数据形成的决策概率分布。从而支撑了通过历史数据训练的模型,支撑新的数据产生的决策。
机器学习领域并不避讳谈及对于数据量和丰富度的强烈需求,映射到现实世界中,如果没有刻意的训练处理特定事情的能力,对于白纸一张的人,大概率是做不好的。
问题的关键变成了,有意识的刻意训练,以及快速获得更多经验(数据),快速提升处理特定任务的能力。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是,承认人和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而非宿命论。
经验的来源可以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通常是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以及思考提炼,往往受限于个人的精力和阅历。间接经验则有更多来源获取,例如别人的实践与思考、书本/媒体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不吝于只收集正向经验,负向经验对于形成好的模型和认知同样重要。
接触迁移学习后,发现人类亦可以将很多类似的经验和认知,迁移到新的任务上,可谓从技术中来,从实践中应用。例如将户外领队组织协调的经验,应用在工作组织协调中仍然屡试不爽。
接触强化学习后,发现一直以来形成的很多经验和习惯,可以通过强化学习,刻意加强处理某种任务的能力。写作便是强化学习的一种手段。
从机器学习各类技术原理中,提炼出来对于现实世界认知和实践,强调的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做出改变,是一种积极的思考和认知方式。
运筹优化思维
通常「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形容一个人的胸有成竹和机敏过人。运筹学是关于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给出最有策略的学问。读研期间,选修的经济学课程,经常通过不同数学模型探讨不同策略,最终得到纳什均衡。
以往对于高深的运筹学也是敬而远之,近期读了《优化之道》,以很浅显易懂的语言,对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分析、建模、求解的方式作出了呈现,发现运筹优化没有那么难,也没有离我们那么远。
现实中经常遇到在有限资源约束下,需要给出最佳策略的问题。只是往往我们意识不到这是个运筹优化问题,通过善于做决策的人,不一定学过运筹优化,但一定在践行运筹优化的很多思维,这是读《优化之道》比较大的感触。
例如在生产制造领域,在原料、人工和利润之间,考量成本或利润最优解,企业最终是要以盈利为目的,这并不难理解;在交通/物流领域,则会在位置、距离、运费、利润之间求最优解,仍是考量成本与利润的问题。
运筹思维在于遇到一个问题,将问题抽象,找到约束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分析计算作出最佳决策。用在个人生活中,旅行线路规划,需要综合考虑时间、距离、景点位置、吃饭/住宿等问题,才能给出全面适合的路线图。
现实中,往往不会是单步规划,总会有新的想法和外界条件变化,就需要根据最新的情况,做到动态规划。不断根据新情况,更新决策。再拿旅行举例,遇上堵车或游玩时间问题,往往不一定能符合前期规划,有些超前游玩了,有些则滞后计划,就需要根据最新情况,不断调整旅行计划。
运筹思维本质上解决的是通过有效管理,提升效率的问题。因此有提升效率的场景,大概率都有运筹优化思维的用武之地,即万物皆可优化。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运筹思维,就需要将问题做好抽象,能够探寻事物的约束和限制条件,通盘考虑给出最佳的决策。
机器学习与运筹差异
机器学习的思想是通过大量数据建模,本质上是数据驱动解决现实问题,并不要求对问题本身机理原理有太深的理解,因此天然也存在可解释性的问题。在现实中,运用机器学习的思维,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大量的数据从哪里来,不过好在人脑可以在小样本数据下解决问题,因此机器学习更适合形成基础做事的认知。
运筹优化的思想是将现实问题抽象,将约束与目标定义好,然后给出最佳策略。本身需要能够对事物看的清楚与全面,可解释性会比较好。但问题是,现实世界中,很多决策都是非完备信息下做决策,很难做到最优解,很可能是局部最优解。即便如此,具备运筹思维也能够解决大量的现实问题。
对于人类这种高等生物,为了更好思考与认知,积累经验(数据)非常必要,同时对于世界机理的认知也非常必要,机器学习与运筹思维结合,能够做到认知与实践的统一,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