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起来没事就在网上找这些电影看,标准就是那几个典型的香港男演员年轻时拍的电影,大学老师说,你们可以比较下香港古惑仔电影近几年和之前的区别,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的。
小时候是不懂的,就是看起来好看,热血沸腾的,就想长大赶紧去香港看看,去看看香港街道是不是和电影中是一样。看起来就是容易上头,激动。
下面是上个星期睡不着,半夜醒了后喝点水后就睡不着了,怕自己多想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于是打开电脑就看了几部,这周查了一些资料(写这方面文章的基本好多专业是电影方面的,用了好多专业相关的术语,有的也看不懂,就大致看了些我能看懂的一些),总结了几点:
香港黑帮电影能够得到电影观众的欣赏,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香港黑帮电影赋予了传统黑帮片中的权力斗争浓厚的政治文化内涵。虽然是架空在"香港黑社会"这个想象性空间之上,但是却拥有着远较其他香港黑帮电影更多的现实支撑。
杜琪峰拍摄的黑帮电影与现实也有着深厚的关联,他曾把自己拍摄过的电影给黑社会看,征求他们的意见。(小声bb:厉害了)
杜琪峰的作品通常与香港本政治文化的重要波动时刻有着直接的关联,其电影中男性个体和男性团队的生存现状常常就是香港当下民众生存境遇的呈现,杜琪峰电影中男性团队与最高权力间的权力关系变化也隐喻着香港与大陆的两地关系。
随着经济发展,香港社会的经济,现实原因,老派黑帮电影中,接近完美的英雄形象已经不能得到年轻观众的认同。在吴宇森的电影中,主人公通常形象潇洒风流(例《英雄本色》),在被高度浪漫化的舞蹈般的暴力中,英雄浓烈的感情才终得在灿烂中宣泄。
1996年的《古惑仔》表面上看依旧继承了香港黑帮片对江湖道文坚守的传统,实则己经在解构不合时宜的传统英雄形象及附着在英雄身上的对于兄弟情义的无限柩歌。
江湖中的道义原则实则己经被暗中置换成赤裸裸的权力利益的相争。在《古惑仔》中,观众己经很难用英雄去界定电影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到了《古惑仔》之中,英雄己经被置换成了一群自我为中心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潇洒时尚的外形,快意恩仇嬉笑怒骂的语言,放荡不羁肆意妄为的行为举止,己经逃避了江湖义气的原则,内心没有那些苦大仇深的情绪的纠缠,只是单纯地追求眼前个人的物质利益与精神享受。
一种新的文化价值体系产生于市民中间,英雄的神性己经被人性所代替。
人们不关心永远和悲壮,而即时的,可被消费的、理解的、忘却的、调侃的文化为民众所需要,被大众媒介生产着。英雄本身的悲剧性被改写、利用,古典经典中的英雄形象一再平庸化。
2000年后,香港安稳度过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得到复苏,港人的高度自治也成为现实。后续出的一批反类型的黑帮电影是类型高度发展与成熟后的结果,恰是黑社会文化在香港电影的过度成熟才衍生出了这样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创作可能。
如果说在《古惑仔》中,江湖的兄弟情义己显现崩溃迹象并且逐渐让位于利益与权力的法则,那么之后的影片中,不只是江湖的情义,黑社会乃至整个江湖秩序本身己经被彻底解构。
自1997及至 CEPA 签订后,香港的警匪电影在话语叙述的策略上发生了重要的转折。2005 年 10 月(CEPA 签订后一年),香港导演杜琪峰拍摄的电影《黑社会Ⅰ龙城岁月》在大陆和香港地区同步上映。
从电影的具体细节内容来看,这绝不是一部普通的以讲述黑社会“江湖纷争”为主要题材的电影。《黑社会》Ⅰ 中文名为《龙城岁月》,英文名《Election》,而 Election 则为“选举”、“竞选”之意。
影片讲述的是:(下面是具体情节)
香港“和联胜”帮会又到两年一届的“话事人”选举时间,“阿乐”(林怀乐)与“大 D”两大黑社会社团人物,争夺统领五万会员“话事人”的宝座,“和联盛”内有投票权的元老也卷入纠葛。
选举最终的结果是,“阿乐”获选为办事人。“大 D”挑战帮规,抢夺最高权力象征的龙头棍,并派人将龙头棍由香港带入内地隐藏。
在“话事人”的争夺战和寻找龙头棍的过程中,“和联胜”的五名小头目牵连其中,为争夺龙头棍展开连番内斗。“和联胜”帮派内斗,引起了香港警署的干预,而五名小头目赴内地追寻龙头棍的过程中,则将香港黑社会与大陆公安牵扯到一起。影片的结尾,“阿乐”(林怀乐)与“大 D”重归于好,但因为“大 D”声言要在“和联胜”内部设立多个“话事人”,导致“阿乐”心动杀机,将“大 D”除掉。
如同影评所指出的那样,《黑社会》Ⅰ 是香港警匪电影中最不像“黑社会”电影的一部,因为它没有更多地区去渲染黑社会的暴力场面和江湖义气,而是将重点放在了“Election”(选举)上面,影片的整体节奏是平和的,没有沾染更多的黑社会所特有的“戾气”。
从整体上看,《黑社会》Ⅰ 讲述的似乎是帮派内部“话事人”的选举,影片更多地也是将故事讲述的群体区域限制于“黑社会”内部;从细节上看,《黑社会》Ⅰ 所讲述的内容仅仅围绕“黑社会选举”而展开,同时又将“黑社会”的选举制度的成文规定追溯到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时期。
这样一来,本片产生了一种“黑社会史诗”的意味。
(快被打死了,还在背帮规,后来俩人的老大在电话那边合作了。。。)
《黑社会 Ⅱ 以和为贵》(2006 年 4 月)将《黑社会 Ⅰ 龙城岁月》的“选举斗争”进一步推向了深化。《黑社会 Ⅱ》的英文名称为《Election 2》,将《黑社会 Ⅰ》“选举”的主题一以贯之。
在《黑社会 Ⅱ》中:
和联胜两年一度的“话事人”选举又将举行。在“阿乐”当选后,社团维持了短暂的安宁。然而,两年过去,“阿乐”不愿放弃“话事人”身份,意图劝说帮派掌门人物邓伯破例让其连任。但坚决维护传统的邓伯非但不买帐,反而相中了“吉米仔”为下任“话事人”的唯一人选。
“吉米仔”作风低调,一心只想发展他的生意王国,不想再与社团拉上关系,更与邓伯闹翻,不愿做新办事人。为了个人事业,“吉米仔”与幕后老板扩展其内地生意,一次交易,“吉米仔”被早已埋伏的内地公安围捕,石副厅长警告他只可到内地旅游观光,不可涉及生意活动,除非他当选办事人。为了实现生意大计,吉米仔表态极力争取做和联胜新一任办事人,终与“阿乐”反目。经过一番腥风血雨之后,“米仔”成功登上“话事人”之位,社团重归以前的平和,实现了“以和为贵”。毫无疑问,“以和为贵”是一个具有反讽意味的标题。影片中,“吉米仔”因为内地生意受阻,不得以卷入“话事人”的争夺战。除去黑社会选举腥风血雨的并不光鲜的一面,“和联胜”的选举披着华丽的外衣。
但是,在影片的叙事中,处处流露出的是黑社会内部复杂的利益纷争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事件,所谓“以和为贵”成了一个极具反讽意味的词汇。
在《黑社会》片头的序曲中,在香港黑社会的草创时期,“天地会”的“反清复明”的内部纲领还能起到凝聚人心、息兵罢斗的作用,“以和为贵”也成了黑社会内部维系团结、共同生存的丛林法则。
在《黑社会》的叙事中,杜琪峰一方面对黑社会古老的选举制度表露出一种“存在合理性”的赞许(从大D谁都敢怼,但对邓伯很尊敬这点来看),同时又对现代社会功利观念对黑社会选举制度的侵蚀抒发表达了一种“批判”。
随着历史和时间的变迁,黑社会内部的传统价值观念也逐步被现代社会的金钱功利和丛林法则所取代。“以和为贵”成了一个只有名称而没有实际内涵的虚伪词汇。
在影片中充满血腥的场面之后,黑社会还隐藏着一个“以和为贵”的黄金时代,香港的现代文明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将各种古老的传统价值消解殆尽,这种消解不仅表现在正常的生活领域,也表现在不为人知的“阴暗”的黑社会群体中。
香港黑社会电影凸显出来的仅仅是黑社会们的小团体的利益,他们想融入主流社会,而主流社会对他们总是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因为他们想融入主流社会的真正目的所在,也还只是在上面谈到的形而下的东西。
虽然,他们也采取主流社会的一些方式和手法进行运作,希望通过“阳光形象”来改变主流社会的看法,但是主流社会的选择性和排斥性,使得他们这种想法最终陷入一种乌托邦。
香港黑社会电影《黑金》 就反映了这样一种黑社会们的生存状态。
......
(电影中喜欢张家辉演的那个角色形象;古天乐年轻时,很帅噢,尤其是演坏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