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培训班里,小斌同学是第一次写硬笔作品。老师给他发了一张作品纸,告诉他怎样写首字、怎样落款。
他信心满满地写起来,专注的样子很可爱。
写完了交上来,老师一看,正文部分尚可,表扬!但落款的字占满了空间,是作品的硬伤,影响了整体的美,应该说不算成功,要重来。
于是,要求小斌再写一遍。
这次,小斌有些懈怠了,脸上挂着不乐意,手也有些懒懒的。
再交上来,不是漏字,就是错字,再是涂改得不成样子。
看来,这次写作品是不成功的,暂停,调整一下心绪吧。
老师让他休息一下,到隔壁房间下棋。他不去,趴在桌上,怏怏地。
一不做二不休,这样不行的。老师记得小斌妈妈的交代,让他写一份语文试卷,临近期末了,做一下复习题吧。
小斌还是趴在桌上,好久,才动起笔来,很不情愿。
龙飞凤舞地,书写很是潦草,全然不像是练习书法的,与老师的要求相去甚远。
怎么能这样?老师批评了小斌,认为他这种学习态度不好,定然导致书写效果不好,如此,干脆停笔反思。
小斌的眼圈泛红,随即哭了起来。
这时,小斌的妈妈来接他放学了。
看到小斌的样子,问他怎么啦。
小斌委屈的泪水奔涌下来,抽泣着,“我不想写字了!”
“为啥不想写了?”
“老师好凶!,老骂人!”
小斌妈妈怔了一下,厉声喝了一句:不许这样说老师。
转身看着老师,老师请她到隔壁房间,给她说明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妈妈走到小斌跟前,语气坚定而严厉:“因为你的字写得不好,所以要写,字是必须要练的!”
妈妈明确指出:哭也没有用!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写字,是不行的。这种做法不对,要向老师道歉。
妈妈的声音不大,但很明朗,没有给儿子退让的余地。
满以为自己的哭闹会让老师迁就,会让妈妈妥协。
满以为妈妈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但是没有。
小斌妈妈的做法无异给孩子的懒散和哭闹一记“耳光”,没有动手,但你的脸上也会感觉火辣辣的疼。
小斌沉默了好久,看得出,他的心里不平静。
最终,小斌以行动表明了他的悔意和决心:向老师道歉,再写一幅硬笔作品,并表示以后要认真书写。
作品写下来,一气呵成,尚觉可观。
“谢谢老师,再见!”小斌和妈妈很高兴地与老师道别。
很多情况下,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受了一点委屈,再加上孩子的眼泪和哭诉,家长心疼孩子,就一下失去了理智,着意偏袒孩子,甚至与老师对立起来,这样的做法,只能是逼着老师从此以后放弃你的孩子,不管不顾了。
或者,有的家长看到老师在批评孩子的不上进,他(她)恨铁不成钢,不分青红皂白,气急败坏,当场就口不择言对孩子吼一顿,狂风暴雨般,或是施以拳脚。这种情形,让老师无比尴尬,因为家长的极端做法无疑是在影射老师。好吧,老师教不好,你的孩子自己教吧!
孩子的泪水里常常有谎言。
如果家长相信了孩子的泪水, 就会怀疑老师付出的真诚。
没有了这份信任,教育将会百孔千疮。
没有哪个老师会故意为难孩子。
有句话很火: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您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
孩子受了委屈,感谢家长没有贸然责怪老师。
与老师站成一队,永远是家长正确的选择。
现行教育制度下,有的孩子,还说不上顽劣,由于少不更事,加之惰性使然,常以默然抗拒老师的施教,老师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常常也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因为老师不是神仙;因为,老师手里没了戒尺。
这时,如果家长能与老师一道,坚持正确的育人目标,理性地分析孩子的对与错,妥善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对孩子的错,惩戒权在家长手上。适量、适宜的惩戒是可以有的。
护短的家长教不出大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