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睡了多年的床垫,内里有多脏,对身体如何不好,细思极恐之下,想着我们家买的二手房,床垫都是上一任业主留下的,果断的上周末就去买了一个新床垫。第三天,新床垫到家,下班看到房间焕然一新的床垫,居然有种失落感,特别是收拾好后,就各种挑剔这个新床垫来,尺寸小了点,高度高了点……这样想着就有点后悔这么草率的就换掉了旧的,可是旧床垫已经扔了再也回不来, 只得一点点接受新的。
联想生活中的几次大变动,我发觉自己是一个特别念旧的人,每次的些许改变,都如同割肉一样难舍。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年,老家拆了旧房建楼房。当新楼房建好,回家看到曾经的平房小院消失不见,剩下的全然陌生的一栋小楼房,想象少年时期,坐小院里写作业,夏夜搬出竹床在小院纳凉,穿梭在晒满衣物的小院中嬉戏玩耍……种种美好的记忆都随风而去,让人突然有种怅然若失之感,特别后悔拆之前没有回家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我想,如果让我可以再次选择,我情愿保留老屋不要新楼。
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了就觉得特别重要,而真正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才真是让我产生无力感。
印象中的几次搬家,也是让我每次都依依不舍老地方。记得当时从租住市区的小房子搬到形同郊区的新房,想着离开周边熟悉的事物熟悉的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总是不忍离去,后来每次到市区逛街,都习惯性的想到原来住的地方转转,为的是找回曾经的居住在这里的温暖记忆。再后来,又从小房子搬进大房子,虽然还是同一小区,可是看着熟悉的房间摆设,又生发出种种不舍,居然想过把大房子租出去,我们仍然住小房子的想法,被老公反问:“要是租出去,那我们买大房子干嘛?”让我无法接茬,也许他是不能明白我的念旧心。
其实,这样的心态,说得好听一点,是念旧,重感情;往深处分析,也许就是自己害怕改变,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到了新的环境下缺乏安全感。对东西如此,对人亦是如此。
对于与陌生人打交道,结交新朋友,我都有种与生俱来的消极抵抗情绪,让人觉得我不是一个特别会聊天的人,显得木讷不热情,那都是因为陌生没有安全感,不会去敞开心扉了解对方。而对于身边熟悉的人,亲近的人,彼此了解,说话没有那么多顾忌,也不用故意套近乎,相处起来无压力,才更有安全感。
每天等班车时,总是有一个陌生男人在不远处等公交车,因为他经常看到我,每次都会主动跟我打声招呼,可是我对陌生人的警惕感,总是对他淡淡笑下,不想也提不起兴趣跟他攀谈,我想这就是陌生人与熟人的区别吧。
也许,我这样的个性,让有些人觉得不容易接近,也很难认识新朋友,也许还会错过一些陌生人的善意,可是那又有何干,自我内心的安全和踏实比什么都重要。
还有一种就是人的口味,基本都是念旧的多。记得看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去国外游学时,因为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心心念念的想着老家的吃食,一回国,胃才安宁了。
虽然我没出过国,但是自从离开老家组建自己的小家后,也还是会时常想念家里做的菜。有时候,就在那么一恍惚间,旧时的味蕾瞬间苏醒,就忍不住想当下买了火车票,赶回家,就是为了用家里那一顿饭,抚慰存留胃里那熟悉的味道。写到这里,我又无比想念起姑父做得草鱼煮咸面、肉丸子、小炒牛肉了,这些外面餐馆能轻易做出来的菜,可惜就是缺了那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