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经典,品大家智慧。最近,我有幸拜读了“科学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感受颇多。该书出版后,教育翻开了新的一页,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构建了一个崭新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提出了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强化了儿童的管理,建构了教学理论,突出了德育教育,对近代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读该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强化对儿童的管理。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管理的目的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程序,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儿童生来都会表现出来不服从的烈性,不守秩序,如果不从小便加以“约束”,这种“烈性”可能成为反社会的倾向。因此,赫尔巴特强调,必须加强对儿童的管理。
结合该书的儿童管理理论,我对儿童的管理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儿童需要合理的管理。这里的合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儿童是需要管理的,并且不排除用严厉的管理手段,诸如监督、命令、禁止、惩罚等。儿童表现出来真正意志迹象之前,他的不服从的烈性是可以通过重复使用强有力的强制来克服的,这有利于儿童性格的形成和服从意识的形成。二是严厉的管理要少用,既不主张取消对儿童的强制与惩戒,也杜绝了为管理而管理的过度强制措施,我们提倡把学生的个性作出发点,不要对儿童进行过度的教育,妙处就是在儿童管理时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次,构建权威与爱的管理方式。在这诸多的管理手段中,赫尔巴特最佳的管理方式是在学生心中形成权威,并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爱的关系,长时间陪伴、温柔的爱抚、单独的交往都是爱的方式。他说,心智服从权威,权威能约束超出常规的活动。我们通过卓越的智慧获得权威,让儿童积极服从权威,并在合适的思想范围内自由活动,独立地创造自我。同时,让儿童获得了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管理的困难。教育者应以最为人道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充满爱抚的情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可爱的孩子。
第三,儿童良好天性不能一味迁就。赫尔巴特认为,健康儿童的良好天性不是碰不得的稀世之宝。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呵护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要为其创造一个儿童世界,助推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就是说,如果提出了不允许提出的要求,不可避免的就要遭到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迁就儿童。教育者一味地迁就儿童,长此以往,对儿童的发展反而不利,最终会让他们变得性格乖僻。这样单纯地让儿童自行地成长,不对其施加相应的教育,会使其性格不良发展。
最后,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始终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机智灵活,有管理智慧。管理的适时性就是机智,给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运用威胁手段时,不是简单的恐吓,而是让他知道他的某一行为可能给自己或者别人带来危险,让其畏惧,当然针对特别顽劣者和性格懦弱者要慎用。二是关注儿童,心中有爱。管理者必须诚恳不虚伪,成为能够给儿童正确指引的智慧的人,以满满的爱的教育情怀将他们作为可爱的孩子来对待,使其贴切地感受到人类能够具备的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爱的力量在管理中的妙处不胜枚举。三是以教育代替管理。赫尔巴特认为,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尽管威胁、监督、权威与爱是相当容易在某种程度上获得儿童的尊重,但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教育者也不愿用这种军事化严厉手段来逼迫儿童服从。这时,智慧的引导这种教育代替管理的模式就更为巧妙。四是在与管理的对照中看真正的教育。赫尔巴特推崇教育者暗示学生的方法。这就需要教育者有判断智慧,从内外两方面来培养自己,认识孩子并激励他们,采用灵巧的督促、鼓舞的办法,产生一定的感染力与约束力,让孩子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总之,身为教育者,我们要批判性继承待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理论,扬长避短,对儿童管理不能以“外在的目的”作为教育目的,而是为个体“真正的教育”做准备服务的,应该着眼于儿童未来人生的成长作为目标,最大限度的尊重儿童的天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秩序,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