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综艺节目里,蹦床冠军何雯娜以孕妇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婆婆在饭桌上不断游说何雯娜吃肉,说孩子需要营养,婆婆还目不转睛地盯着何雯娜,最终何雯娜以吃吐告终。
节目播出引发网友热议,纷纷吐槽婆婆太霸道,婆媳之间难相处。我并不想写婆媳矛盾,因为婆媳关系比较敏感,很难客观讨论。有时候涉及到孩子,亲妈也好不到哪儿去。
孩子3个月的时候我发烧了,我妈当时特别担心。给我当医生的姐姐打电话,又嫌我姐是内科医生不专业,让她去问她们医院的的妇产科和儿科医生,哺乳期的妈妈发烧能吃什么药。我当时老感动了,想着还是妈妈好。没想到我妈用嘲讽的语气跟我说,“你以为我担心你呀,你都三十了,发个烧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是担心孩子没法吃奶。”
话题有点扯远了。我说何雯娜怀孕吃肉吃到吐,不是想讨论婆媳矛盾,而是想讨论人际关系里人和人相处的问题。
01 何雯娜吃肉吃到吐,不是婆媳矛盾,是人与人的相处问题。
从何雯娜婆婆的角度来看,媳妇儿去产检,医生说孩子小,正常人都会想,孩子小就多补一补,吃些有营养的东西,更何况是孩子的亲奶奶了。
从何雯娜本身来讲,如果身体允许,她也不排斥吃有营养的东西,让孩子更健康。
吃肉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儿,都是为了孩子。据说连一向吃素的大S在怀孕期间也吃肉了,毕竟人是杂食动物,肉类里丰富的蛋白质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养分。
婆婆让媳妇儿多吃肉,是好心,媳妇儿也知道婆婆是好心,但就是吃不下去。这时候是坚持做好事儿,一次吃不进去就再吃一次,还是考虑媳妇儿的感受,一切以媳妇儿身体为重?
我们总面临这样的纠结。谁都知道熬夜不好,早睡早起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总有人喜欢熬夜,连缺觉的产后妈妈也一样。孩子睡着后她们也喜欢刷刷手机,用她们的话说,“我刷的不是手机,是自由。”那么,补觉重要,还是自由重要,只有熬夜的人能回答了。
你以为的好,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们都太容易站在过来人的角度去指正别人的行为,而忽略了这个问题。
02 十岁远赴他乡,如果可以自己选,他愿意成为小留学生吗?
近期滞留英国的中国小留学生成了热议的焦点。简单来说就是疫情爆发,一批10来岁的小留学生在英国面临学校停课,寄宿家庭不敢接收的情况。小留学生的妈妈申请政府包机让他们回国避难,网友对此持不同的意见。
我举英国小留学生的例子,不是想讨论该不该让他们回国,我只是在想,这些远渡重洋的孩子,自己愿不愿意成为小留学生呢?
据网上公开信息显示,在英国有1.5万名留学的小学生。在英国留学的费用不低,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未来,也是殚精竭虑,做了很多牺牲,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撑她们做这个选择的,应该是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为了给孩子一个发达国家的户口,为了让孩子接受高端教育,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让他们远渡重洋,居住在陌生的家庭里,面对陌生的环境,开启留学生涯。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功成名就,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谈到父母的高瞻远瞩,可他们幼年时期缺失的爱和陪伴,又有谁能补给他们?
如果孩子有选择的机会,他是愿意在国内上学,有父母陪伴在身边,还是愿意孤身远行,只为了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很多时候家长的焦虑,跟孩子想要的是不匹配的。孩子只想要1分,父母拼尽全力给了100分,却发现100分里没有孩子想要的那1分,孩子一无所得,家长精疲力尽。能根据孩子的需求做点对点的付出,岂不是更好。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为一个远大的目标奋斗终生,最后却发现这个目标错得一塌糊涂。
03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找准孩子的需求,让爱变得愉悦。
也许你会说,我怎么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做对的决定?的确,一些大的决定需要父母帮孩子做,但父母在做决定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孩子的需求。做适合孩子需求的决定,会让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找准需求,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叛逆期,因为孩子根本就没有叛逆的理由。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层次需求理论,奠定了需求理论的基础。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有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习的需求。只有最底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求,就像金字塔的结构图一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仅适用于大人,同样适用于孩子。对一个孕吐严重的孕妈妈来说,她身体极度不舒服,她最需要满足的是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只有最底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她才有可能去考虑其他。这也为什么病人情绪不稳定,会对照顾他的人发脾气,同样是因为他最底层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对孩子来说,生理需求就是吃饱穿暖睡得香,这个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但孩子并不是吃好穿好玩好就够了,孩子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爱和归属感,也需要得到尊重。
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保姆带,给孩子大把大把的零花钱,买各种名牌,报各种一对一的VIP课程,但孩子依旧叛逆心重不好好学习。父母振振有词地批判孩子,“我为了供你上学,为了给你好的物质条件,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你就拿这个来回报我?”
如果父母懂得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就不会只为满足孩子最底层的需求,付出全部的精力,却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爱和归属感。
小小年纪被送到英国的小留学生们,他们的父母也许目光远大,但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最需要爱和归属感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一厢情愿的付出耗费了全部精力,却让别人承受不来,你给的不是人家想要的,岂不是浪费精力浪费生命吗?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就像个箭靶子,时刻提醒我们,对一个人好,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否则,“我都是为你好,你却不领情”的尴尬,“你对我的好,我承受不了”的悲剧就会经常上演了。
愿每一份付出都恰到好处,愿每一点爱都滴到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