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易经》很多人都认为是非常玄的文章。其实孔子在《序卦传》里面已经做了解释:《易经》是一部阐述演化规律的书。
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有着这样的疑问,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序,这里面包涵了怎样的哲理、秘密呢?很多历史名人也都做过解读、注释,还有大贤发明创造了——后天、先天之说。我学习《易经》是自己摸索的,没有人指引、解惑,而是纯属瞎子摸象——摸到那是那的那种。所以自己读到了“序卦传”的时候开始感觉很有道理,应该是这样的。可是我这人喜欢啰嗦,于是就问了自己:为什么要是这样呢?根据在哪?
有了问题之后,就要找寻解答。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好习惯。乾、坤两卦排在前面很好说,更容易理解。这就是阴阳始分,天地已成,万物具备了出生的条件。对于这个天地、万物,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可以参照二极管的P-N结来理解。把P、N理解为天地,PN交杂的地方理解为万物。
有了乾坤才能有下面的“故事”。但是接下来的第一挂是“屯”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这让我思考了很多,首先为什么是屯卦,其次屯卦的坎、震组合,凭什么代表初生!我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后面的卦可能会更好理解,也能挖掘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
对于屯卦的万物初生,这一点古今能人异士已经都做了总结。我把重点放在为什么坎、震代表了初生。坎一般解释为水,震为雷。水、雷怎么产生万物的呢?从卦象理解 :震卦为二阴一阳,这个地下产生了聚集的能量,显现出来就是地震、火山。那么上面再加一看坎,理解为水底火山、地震,也是说得通。这个水,现在理解成为海更好一些。但是也许在地球早期,也许存在着大的水域下面也有火山的情况。那么不论哪种情况,水、雷屯卦所描述的生物开始生成,理解成为生物从水下的地震、火山区域生成是没有问题的。有许多关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中,证明海底火山喷发等会形成大量的有机物,可能是生命演化的第一站。
本文的思路是在2000年左右形成的,并且做了记录。而这只是自学《易经》的开始?同样的问题,还有更多,例如为什么万物会是“屯、蒙、需、讼”这样的演化。而不是随着阳气从底部积累,壮大,逐步占据整个卦的顺序,或者阴气逐步蚕食阳气的顺序,而是现在的这种排序?这里面到底包涵了什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