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寿宴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明节前一天是父亲七十大寿的日子,按礼说该由儿女来操办宴席。父母考虑到我们远在深圳,老ZHU的工作繁忙,又有中学生在读的实际情况,不忍心让我们请长假回家,也不想让我们花钱。七十岁的俩老硬是自己把一切都安排妥帖,只等我们回家像客人一样参加寿宴。

      因为临近假期我和老ZH早早订好车票,不敢有任何闪失。我们计划领着学龄前的老二回去,读初中的老大迫于学业压力只能留守深圳,独自生活三天两晚。从小到大几乎没离开过我们,这对于她来说是个考验,对我来说亦是如此。出发头天晚上,跟老大再三交代嘱咐,又拜托友邻照应,安顿好她的生活和学习,到深夜才赶忙收拾行李。

      回家途中,虽说有老ZHU的照顾,我仍是感觉不安与疲惫。回想父母操办宴席的辛苦,大到订酒店,选菜色,买烟酒糖果饮料,小到纸杯、红包,点点滴滴我都能有所感知。母亲说现在办酒席都不像从前,铺张排场,趁机收礼敛财,父亲的寿宴只打算办五六桌,订在最好的酒店,用当地最好的酒,就邀请至亲和近邻。谁知依据最近接到的亲友信息和电话,粗略估算就已有八桌客。母亲做事向来稳当,所有物资全翻一番备着,酒席也多预备两桌。母亲说办这大事就是要考虑周全妥帖,尤其是“摆桌子”最考验人,桌子摆多了,坐不满会被人笑话,摆少了坐不下就怠慢了客人,还会得罪人。如果十桌,那就意味着有上百客人,快赶上十五年前我的婚礼了,这迎来送往的,父母压力真大,开支也真大……

      我是个不太注重形式,不在意仪式的人。当初的婚礼我都只是为了给父母的交代,所以我没有婚戒,没有婚纱照,没有婚房。也正是不认同老家繁复的礼节人情,我大学毕业选择了深圳,并定居于此。年事已高的父母操办这宴席,我内心深处有个弱弱的声音在问,这么又何苦呢?!老ZH说,老人开心就好!我也只能这样想,否则又内疚有负罪感。

      历经六小时车程终于到家,父母在大门外迎着,我们平安到家,他们自是开心至极。进屋后,一边忙着给误餐的我们准备吃的,一边又进进出出接打电话。胞妹带着五岁小女儿和不满周岁的儿子先于我们两天回来。她回来想看看能否帮上忙,结果还是父母在照料她们娘仨。

      老妹说,等会长沙的表哥表弟表姨和永州的堂哥都会到达,常德的三姨一家,广州的表哥明天都会赶回来参加寿宴……说话间八十多岁的大舅被舅妈和大表姐搀扶着走进来。家人都起身相迎,互相问候和关心祝福之后,各自坐定,茶水水果端上来,话起家常。陆陆续续近处的亲戚也已上门,有来送酒送礼盒,有送特产和蔬菜的,有来询问明天宴席是否要人手帮忙的…… 小孩们总是家族聚会的焦点,被问询身体学习,或被逗笑打趣。老二,没见过这么多亲戚,有些怯生。我也记不清家里多久没有这么热闹了,远胜过年。

      为了明天的寿宴不要有纰漏,父母亲安置好先到的客人,又梳理各个环节,盘算每个物料,一直忙到深夜。临睡前母亲来给我们交代“工作”,我负责当礼书写礼簿,老ZH作为大女婿,要代表家人上台致答谢词。而这写词的工作好像理所当然就是我的了。虽然母亲说答谢词写几句礼貌客气的话就好,可此时的我颇有感触,不愿就那么客套敷衍。身体是疲累的,而我内心却无法平静,也无法入眠。

      父亲经历70载春秋,风雨沧桑,身体依然硬朗康健,精神矍铄,这是上苍赐予的财富,也是我们子女的福气,感恩!在这一刻除了他的儿女,还有那么多亲人不远百里千里专程赶来为父亲祝寿,这份沉甸甸的情义,铭记于心!因为有寿辰这个契机,母亲放下芥蒂,主动修复妯娌之间的关系,让父亲已逾七十的兄弟们能多走动,这何尝不是宴席的意义……

      第二天,也就寿宴当天,全家人严阵以待。老二也比平时懂事乖巧,带着妹妹玩耍不总缠着我。我与大表姐在酒席外的礼房台收礼登记,回礼感谢!大表姐比我陪父母的日子还多,比当女儿的还上心,所以来参加寿宴的亲朋好友,绝大多她都认识。除了亲人和近邻,还有父亲的战友,母亲的闺蜜,见到了长辈,平辈,晚辈,好像我从小记忆里的人一个个都出现在我面前。因为礼书的工作,我认识了有生以来最多的亲朋,握手问候近况,感叹多年未见的想念。我知道今天有些亲朋也许余生都难见,所以特别感念珍惜!

      临近十二点,还不断有人赶来,母亲看到这形势果断又增加了一桌,赶紧让酒店加菜,我们又买饮料,封回礼红包。一个上午父母都没有落座歇脚,直到中午12点零8分,寿宴准时开始。一切顺利进行下去,宴会大厅里伴着喜庆的音乐,满堂宾客举酒祝福,推杯换盏欢声笑语……看到难得穿上西服的父亲与亲朋碰杯畅饮,满脸笑意,看到母亲与友人高声谈笑,神情不再紧张,我想父亲的寿宴圆满完成了!

      此刻我感到生活不再是三点一线的重复,有张纵横交织的网在我面前铺展开,对于形式礼节也没那么抵触了,因为形式承载着意义,礼节流转着人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父亲今年正好满六十岁。 按照农历推算,父亲六十岁大寿恰好是在八月中旬,依照当地习俗惯例,晚辈要给长辈办寿宴。寿宴时...
    小兔子么么哒阅读 4,346评论 3 49
  •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在这微风不燥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举国上下,庆祝祖国华诞,都在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1992年的爱情阅读 1,761评论 4 6
  • 正月初七,坐上回老家的大巴车,一路风景自不必说,梨花和桃花开了。在山坳中,静静绽放,像晓妆初过的姑娘。地里的油菜花...
    牧鸯阅读 2,994评论 0 1
  • 阿 伯 冷月称其阿伯,她女儿喊她小奶奶的人,其实是冷月老公(简称呆呆)的姑姑。为何有如此怪异的称呼呢?请听我细细道...
    冷眼看风月阅读 3,550评论 0 0
  • 缺牙大叔带货记 1 李大明(老李)这次回四川老家是由于母亲生病住院才回来的,他在东北打工,一呆就是30年。 老李在...
    人可何123阅读 3,80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