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流动的知识更有价值

******

******

********
********

流动的知识更有价值(新语)
作者:文昕雨

知识流动,会凝固吗?

有人会说:无稽之谈!在互联网时代,巨量信息喷涌而至,人类更需要考虑的是减负、过滤,而不是担心知识不再流动。但真的有人在操心此事,他们会说:贫穷、灾难、战火,无不会对知识的流转形成“天堑”,造成阻梗。所以,他们号召更多人参与知识分享,将知识“裸捐”出来,以期促进社会的知识交流和传承,推动创新发展。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正是在跨过地域、超越岁月的流动中,知识与人类社会的命运紧紧地缠在了一起。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一种通用言语,用来沟通彼此,传承赓续,那么它一定叫做知识。

若一切安好,知识的流动自会通畅无碍。然而,世事并没那么如意。贫困饥饿的生活、战火硝烟的阴霾、厌学辍学的心态……巨大的境遇差异,使知识分布愈加失衡。

笛卡尔曾说过,“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

的确,愈加高低悬殊的“势能差”,知识流动就愈加刻不容缓。其实,知识并无界线,充满势能的知识湍流本就该流淌到更多亟须浇灌的土地,滋养更多的人们,填满横亘的沟壑。

有人担心,知识会不会像冰川一样,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刺骨冰冻?答案是否定的。

在汶川地震北川中学临时教室的黑板上,“多难兴邦”四个字,让上课的孩子分外用心;在杭州图书馆里,即使身体流浪,也要在书中为心灵找到安放之处;在冷清的实验室,正是知识的传递与沟通,让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流动的知识显然更有价值,在流转与传递中,知识得以升华。

知识不惧寒冷,却尤怕闭塞。

对中国而言,拒绝知识的流动,才导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的近代之耻;接纳知识的传递,才迎来从“东亚病夫”到“钱塘弄潮儿”的现代曙光。而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莫不如说是“知识的流动改变命运”。

也由此,人们彼此间的分享就成为知识流动不可或缺的前提。而这,就是“知识裸捐”公益项目的初衷所在——建立平台、分享知识、推动创新,在大众心里埋下“让知识流动起来”的观念。在人与人的分享中,知识流淌不止、涓涓不息。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在这浓郁的芬芳弥漫中、在含情脉脉的沟通里,知识悄然流动。但更深刻的命题是,如何通过加速整个社会的知识分享,让知识流动得更加磅礴和绵延?无疑,这不仅需要单个机构的努力,还需要每个人分享理念的提升,更需要整个社会分享机制的完善。

本文转自:2016年10月26日 《人民日报》 社论


音符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知识裸捐”公益行动!


用你的力量,
**促进整个中国社会的知识分享、知识流动,******
帮助更多渴望进步的人用“知识改变命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子还是要过。 我是幸运的,没有不羁的脸庞却有放荡的心。 至少我还可以回忆,还可以有些期许。 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
    joyeyoung阅读 1,449评论 0 0
  • 今天上班早高峰坐地铁,见到一位带着两个孩子和一些行李的母亲。她右手抱着小女孩,左手拖着行李,让小男孩走在她前边。过...
    钢臂的阿童木阅读 3,138评论 0 0
  •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这待客茶道中自然是蕴含着许多中国文化。 学文化,知礼仪,是每个喝茶人都应该做的功课。无论是...
    微茶记阅读 3,935评论 0 1
  • 01 前几日在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鸡汤文,文章的主题是,女孩子要好好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想要的一切。 一位女性...
    久日的解忧杂货铺阅读 3,421评论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