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就像恋爱,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人,这个人把她的思想、感情传递给你,如果你的内心波涛汹涌,那么你就是爱上她了,如果你的内心不起波澜,那么你就是对她“不感冒”。
第一次谈恋爱总是刻骨铭心的,虽然这个人不一定有多么优秀,但是她却深刻的影响你。同样,当你读到一本书,这本书使你内心不能平复,无法入眠,且深深的影响了你,那么我想这就是你的初恋书。
作为一个理工男,二十九岁不知怎么突然喜欢上了读书,有一本书深深的影响了我,不仅使我对自己三十年的过往有感同身受的回顾,而且颠覆性的影响了我对未来的想法,使我对人生的意义、人的目的等思想性问题产生了渴求,诱使我后来开始读哲学类、思想类的书籍,这样我读书坚持了五年,说的准确点,不是“坚持”,而是离不开书。
这本我的初恋书就是被称为“二流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书中的主人公菲利普突破了人生中一道道思想枷锁,最终获得了思想的自由。
第一道枷锁:自卑
菲利普天生坡脚,父母双亡,在与其他孩子接触中,发现了自己的不同,所以他从小形成了自卑的性格。但是他不知不觉找到了读书这个避难所,同时也为他以后的痛苦遭遇奠定了基础,正如书中大致是这样写的“他养成了世界上最令人愉快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这样就为自己提供了一个逃避生活苦难的避难所。他不知道自己正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虚幻的世界,而这个虚幻的世界却会使每天的真实世界成为痛苦失望的源泉。”书中详细介绍了菲利普从懵懂之年到三十岁的经历,最重要的是他内心的变化,当菲利普经历生活的一次次痛打后,他解脱了自卑的枷锁,变得坦然。
因为曾经我很自卑,读了这本书,使我感同身受。感受不分人种、时代、地域和国界,原来自己的感受并不是孤独的,世界上万千人都曾经历过。
第二道枷锁:宗教
因为从小父母双亡,菲利普从小被叔叔抚养,叔叔是一个当地的牧师。生活在一个宗教家庭的菲利普,从小被教育成虔诚的信徒。但是,他的叔叔虚荣、言行不一、狭隘等品行使他深恶痛觉,而自己一次次遭遇,使自己悟出生活的真谛,慢慢的摆脱了这层精神枷锁。
西方的宗教类似于我们的仁义道德,我们从小到大教育诚实守信、善良等美德。如果你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见过一些人,经历过一些事,那么社会会改变你很多,如果你能意识到的话。
第三道枷锁:情感
书中描述了菲利普经历过的三次情感经历。第一次,无可救药、失去理智的爱上米尔德里德,明知道米尔德里德是自私、庸俗、虚荣的,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就如书中所说“强烈的情感牢牢掌控着他,他只能听之任之,毫无反抗之力,就像被绳子紧紧捆在地上,完全动弹不得”,然而却被抛弃,伤心欲绝。最后慢慢放下,从情感中走出来。第二次,深爱着菲利普的诺拉,得到了诺拉无微不至的关怀,最后菲利普抛弃了她。第三次,美丽且年轻的萨莉爱上了菲利普,但菲利普并不爱她,但她青春的气息和美貌吸引了他,最后他们结婚,感到无比幸福。原来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
从情窦初开的少年到三十而立的青年,如果你经历过几次情感,你就会理解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第四道枷锁:道德枷锁
就像毛姆所说“人性是多么矛盾,真挚的情感中会有矫揉造作,高贵优雅中会有卑劣低贱,罪孽中会有良善仁慧。”菲利普经历了别人的背叛,自己又同时背叛他人,有时故作好贵,有时实则低贱。
原来没有好人和坏人、高贵与低贱之分,每个人都有好的念头和坏的念头。
第五道枷锁:生活的枷锁
菲利普依次放弃了牧师、医生、财经师三个谋生职业,选择了画画。当他陷于物质生活的困境,自己的画又如此平庸,生活坠入的崩溃。就像书中所说“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最后,他从理想中走出来,选择了妥协的生活。
现实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步步妥协。
第六道枷锁: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书中早早的就埋下了伏笔。菲利普的朋友克朗肖说“人生就像土耳其地毯”,菲利普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他经历过生活一次次痛苦后,他终于“悟”到了,也就是书的结尾,他想到“原来人生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土耳其地毯上布满的花纹就是人生的经历,但是地毯只是拿来用的。”
人需要挣脱掉一层层的思想枷锁,内心才能变得平静、自由。正如毛姆所说“屈从于感性使人套上了枷锁,运用理性才能过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