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武汉还是中雨,我们毅然早起出发,准备2025年的亲子之行。
11日,由于工作关系,我出差去了一趟瑞金。然后就急急忙忙的赶回武汉,第二天就马上出发。行程的确是紧凑,然而又确实限于工作时间的有限,还有家庭琐事、小孩还要补课、老人的修养身体等等,诸如此类。所以每一次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则显得尤为珍贵……
660公里的行程,我们早上8点半出发,马不停蹄,一直到下午3点半才抵达晋城博物馆。特别要说的是,这个博物馆门口就有停车场,但是数量有限。暑假来得人很多,所以要逛博物馆是必须提前预约的。我们提前做了功课,提前约了,否则吃闭门羹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这不刚到博物馆就发现有人小孩约了,大人没有约够,所以只能望门兴叹……
博物馆有四层楼,我们是从顶层开始游览,最上层是建筑博物,山西的古建全国闻名,表里山河的江西古建筑更是全国保存的最好的。这里介绍了最突出的如泽州古寺庙的二十八星宿的各路神仙的造像艺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其中的奎木狼,毕竟在西游记中奎木狼可以思凡下界偷娶了人间的公主百花羞的。
当然,除了古建的伟岸、奇绝之外,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这里曾经是长平之战的故事发生地。
这里古代属于韩国(不是我们东北的韩国)而是战国七雄的韩国。当时西边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更是以军功论赏,而韩国又正好在秦国的东边,是秦国逐鹿中原的必经之地。韩国不敌秦国,只得以上党郡割地祈和。然而,上党的百姓却主动要投靠赵国。而赵王更是受之不愧。让廉颇为将,秦国王攲更是不敌。奈何廉颇坚守不出,秦国的补给也陷入困境。然而就在此时,秦国用上了反间计。说廉颇已经老了,面对秦国更是怯战而坚守不出。赵王果然中计,用了年轻的赵括(赵国名将赵奢之子)是的,虽然赵括熟读兵法,然而带领40万人的军团作战,一个30多岁的青年如何可以一蹴而就,信手拈来。反观敌人,秦国却启用了名将白起。白起首先是诱敌深入,佯装败走,而骗得赵括精锐出动。最后被秦军包围,秦王知道白起围困住了赵括大军,更是倾尽全国之力,让青壮年都出动,就要困死赵括。最终赵括突围不成,反被射死。赵军被围困46日,最终都已经弹尽粮绝,以人为食的地步……最终投降秦军,然而这些降卒在白起的士兵眼里却是马上封侯的凭据。而白起也认为赵军反复无偿,如果不彻底打击赵国,以后恐生变故。于是,一场屠戮爆发,已经投降、手无寸铁的赵军则被白起军队射杀、斩杀,最终埋在了这片古代叫上党,今天在晋城以北的叫高平的地方。
博物馆还有关于煤炭和冶铁的介绍。
总之,是非常棒的博物馆,了解历史,理解晋城。晋城还有德华兴的酒楼,里面还有话剧可以欣赏,是古代戏曲与今天话剧艺术的集合,还包括了宣传德华兴的内容,但是表演很有戏剧感,不生硬,而且很贴切,打动人,在加上这里的饸络面、黄米膏、特色火锅、红枣桃胶、沙棘汁,都是人间至美,乐哉生活……
当然,在美中也有不足的。本来计划是前往高平地区住宿,这样更快的看完长平之战遗址以及骷髅庙,然后在往太原则更近。然而由于12年的小白,我们的机动车已经到了它的中老年,所以不是这里出点问题就是那里有点小毛病。这不,这一次是据说是水泵的传送带坏了,产生了很大的异响。家人不放心,于是就去丰田4S店去修理。一经检查,果然是要换水泵。于是我们的脚步被迫在晋城要暂缓一天,而这里也把计划都打乱了。我们总觉得计划很重要,然而有时候也正是在一种计划中变化却悄无声息的发生着,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13日,在晋城吃了一碗当地的牛肉丸和方便面,据说是特色。味道也确实不错。然后去取车,花了七百多换的水泵终于没有了异响。于是我们中午简单的吃了点面食,就继续马不停蹄的去打卡铁佛寺。铁佛寺,也是山西文旅黑神话悟空的打卡地。这里门口就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只是没有阴凉处,比较晒。等我们停好车,继续往巷子里面走,才发现这样的一座古寺就是在寻常巷陌里。而距铁佛寺不远处,可以说就是它的旁边就有一个停车场,停在这里就又可以免去800-900米的路程了。出来旅行每一个细节都重要、每一分精力都宝贵。
好在铁佛寺并不大,而且必须要提前预约。由于这个是一个冷门景点,而且山西的文旅景点比较纷杂,所以这样也避免了扎堆似的人群。铁佛寺周边干净,又小区住宿的居民,都像四合院似的结构布局。而且周边有很多卖沙棘汁、雪梨汁的人,还有各种文玩、文创、咖啡、小吃、酒水等。我想这样一处冷门的古建也活了这一方地域的居民吧。虽则游客不多,但是也总络绎不绝。在一探究竟人的心里的热门必去之地。
铁佛寺,其实如今开拓的就一个正殿,里面供奉着佛像,还有一群或凶神恶煞、或者古怪精灵的表情的神仙。左侧的殿宇是关闭的,而右侧的殿宇则是一个看纪录片的地方。里面有文创市集,还有咖啡店,也是一个完整的商业文旅小镇体系。
面对百年前用铁塑造的神佛造像,岁月斑驳的痕迹都清晰地刻在这一方天地里,沉浸其中自然感受到的是岁月的沧桑和时间的渺远,更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出了铁佛寺,我们由于也没有太多的在铁佛寺的历史故事里沉淀,只觉得时间有限,而且赶路匆匆,所以我们又如旅行的邮差一般,继续步履不停的打卡高平博物馆。然而这个博物馆居然在中午进行了闭门休息,且找不到停车位。所以我们果断放弃。去了据此30公里外的长平遗址博物馆。
其实这个馆又有多种称谓,有叫长平遗址纪念馆的。看了网络上的评分并不高,以为还要收取门票,而且很多人觉得就是一个展览馆,并没有太多文物可看,所以来的人也不多。我们却并没有太多的在于网上纷杂的文字,而是坚持自己的理解。觉得这样一场历史典故,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必然会有很多惊叹。
于是我们果断出发,门票大人18元,小朋友他们也人性化的做了减免。所以这样以来,我们一家三口,总共花了46元就进去了,另有10元是停车费。
这里的陈列馆,其实很适合喜欢历史的爱好者光顾,所以网上的评论褒贬不一,则都是兴趣角度的不一。本来就没有定论。
如果是跟博物馆比文物,这里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看。然而作为在距今已经2300多年的决定古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关键大战,这里绝对又是不能错过的。
里面很好的将历史背景、历史事实、历史故事都完美的呈现给了我们。战国时期秦国在启用了商鞅变化后,逐步成为了一个耕战的国家,要立军功就是要杀更多人,为国家夺得更多的地盘。如此野蛮的扩展,使得离秦国最近的韩国最先遭殃。很快,上党、高平之地就不复与自己的国家连接,所以上党和高平地区的百姓则更愿意亲近赵国。而赵王则对唾手可得的地盘也是来者不拒。期初他还是重用廉颇为将,然而随着秦军凶猛、剽悍,王龁更是屡败廉颇。廉颇则深知秦军厉害,于是采取坚壁清野的防守态势,以秦人远来攻伐,其运粮艰难,以待敌人不战自溃。然而也就在此时,秦相买通赵国官员,使用反间计。劝赵王说秦人其实更怕马服君的儿子,即名将赵奢之后赵括。而反说廉颇年老怯战,更是难于取胜秦军。结果赵王果然中计。
阵前他临时换帅,将老将廉颇换下,取而代之的则是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赵括,其实赵括也是熟读兵法,也英勇善战,然而,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关键的战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却草率的换掉了廉颇,确实匪夷所思。然而历史虽然由司马迁《史记》中详细的记述了,但疑点仍然很多,例如到底就是仅凭说客之言就改变了赵王对廉颇的态度么?或者还有什么隐情,居然就把赵国40万大军交给了一位年轻将领,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而仅凭学识和其父亲的威名。这未免也过于草率了。
然而,历史却不容许我们假设,当我们看到这个纪念馆中最核心的骷髅堆的时候,历史的一切描述都在事实面前都廓清了黑白。史书上说白起是活埋了40万人,试想一下,40万人,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目,这么多人活埋,其工程之巨可想而知。所以在这个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有被砍掉头颅的白骨、有的则是残损的,有的则是被砍杀的、还有的则中了利箭镞。如此种种,其惨烈看一眼就会印象深刻……
所以纪念馆为了避免大家恐惧,或许如此。就用了很多遮挡的材料,将这如今已经用玻璃橱窗展柜封闭起来的历史遗迹再次复现给我们后人,两千年的回响,白骨累累无声的述说着那段尘封的往事。
也解惑了我们,这些人不是被活埋的,而是被白起骗到山谷地带,说在这里等待会有粮食,于是这群手无寸铁、走投无路的兵卒只得应声而去。而在这山谷间等待他们的确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屠戮……往事越千年,当我们站在山脊上感慨今夕的时候,看着石碑、石塔、还有那位仍然手不释卷的年轻将领赵括。他的故事更是被千年演绎,戏谑,说他是纸上谈兵。殊不知,这样的强敌在侧,而且是临阵换帅,又是这么重要的战役,没有太多实战经验,太想急于拯救国家,而且想更快的结束战争的年轻人,却以40万人和自己身死国灭的下场,为千年后的我们芸芸众生,上了最生动的一堂课……
临走的时候,山风卷起四周的仿古赵国旗帜,然而长平之战的阴影似乎还久久不能远去……
博物馆的周边,有山核桃,据说也一说是胡桃。打开来里面居然就是我们玩古玩用的核桃,看来南北的差异还真是大啊!
由于,还有骷髅庙要去打卡,所以我们也没有过多的欣赏这里的风貌就急促促的奔向了下一站骷髅庙。
这座庙宇在高平的市郊,这里更是一个村镇,里面的人不多,都是老人在门口或者围坐打牌,或者闲聊。必经的一条路这次在维修,路况不是太好,所以开起来也比较费劲。
经过村庄的很多户人家小院,才总算抵达了一个广场式的地方,这里有戏台,也有供年轻人的篮球场,我们去的时候还有很多小孩在自由的嬉闹呢!骷髅庙就在广场的旁边,这里还有一座庙宇。而这一座却是建在高台之上的。
据说山西这样的文旅是需要预约的,所以我们也提前都跟高平文旅进行了联系。说门上就有管理员的电话。或者是我们提前就打过电话的原因,所以去的时候,等我们爬山楼梯,发现门竟然是开的。进去之后也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一个四合院的结构,里面左右两侧的厢房都对历史中的长平之战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还有一个厢房则是介绍未来高平地区关于长平之战的文旅开发之类。当然正中间的庙堂确是供奉着赵括夫妇的,而他们两位的坐下却不是普通的座椅,而是一口棺材。据网上的知情人介绍说这样的布局是因为,当时很多村民在种田,或者是天遇降雨就有相当多的白骨被冲出地面。当地人,于是在这里建庙,以赵括夫妇来镇守抚慰这些两千年前大战而逝去的无辜亡魂……
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人说正是因为赵国的覆灭,所以中国的进程,秦更快、更便捷的统一了中国。毕竟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是秦国的最强劲敌。
可能是由于地处偏远,所以这座骷髅庙无声的伫立在村镇中,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这块地方又是当地村民娱乐之所,所以寺庙也是默默的见证着这里的风物人文。离开的时候,颇有感慨,感慨世事的沧桑,也感慨,岁月中不经意而又真实存在过的历史。40万人,累累白骨、据《史记》记载最终,白起只留了三百多人的青少年返回了赵国,而其他人则全部屠杀殆尽。为历史中的虎狼之师的秦国寄出了最生动、且最残酷无情的注脚。
14日,此次山西之行的第三天,昨晚,已经从高平开了接近300公里,抵达了山西省会太原,经过晚上的抢票,据说是每天上午7点就要开始的抢票。总算是抢到了两张宝贵的票,我跟儿子, 赶早出发博物馆,在9点之前抵达已经是车满为患、人流如潮了。好在山西博物院的停车场比较大,所以还是顺利的停好车,只是比较晒。这也没有办法了,继续前进到博物馆,已经在门口开始了被围栏设计的蛇形排队,大家都是不停的围绕着S型的前进。就仿佛博物馆的大门已经很近了,然而还需要继续围绕一周这样反复经过几个来回,排队大约半小时左右,总算顺利进入山西博物院。
展馆分列好几层,没有大半天根本看不完。我们由上而下参观。依次是山西的北魏时期的壁画造像、出图的文物,还有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为背景,以及三楼的核心展示晋国霸业,还有玉器、瓷器、青铜器、以及十大镇馆之宝以鸟尊为首的精美文物。当然很值得一提的是,晋国和楚国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之战,在湖北省博物馆则展示的是泌之战,而山西省博物院则展示的是城濮之战,以此而相互对立。因为泌之战楚国获胜,而城濮之战则晋军退避三舍,最后击败楚军的故事。
人类的发展轨迹,其实多半相似,如原始阶段的石器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再到铁器等。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组织完备的农业国,地主的出现,他们拥有更多的土地资源,不需要自己干活,如此又分化出更多的手工业、商业的兴盛。这样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自然就是百业待兴,玉器、各种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则都应运而生,而且愈发精美。如吴越地区的青铜铸剑技术,还有楚国的编钟礼乐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上层之作。
当然还不止于此, 这里还有晋商的崛起、长城内外的民族纷争和民族融合。从北魏拓跋鲜卑人的崛起,到拓跋宏的雄心壮志,开凿云冈石窟,以及最终要迁都洛阳,深入中原。还有大唐帝国的崛起晋阳,都为这座博物馆增添了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先声。到大唐安史之乱后的五代十国,又有北齐时代的壁画展陈更加精美华丽,那鲜艳的颜色以及浓厚的异域风情,都为这里平添了更多的神秘视角。
还有北宋时期,宋太宗赵光义在平定北汉政权后,觉得太原(古晋阳城)有龙脉之气,于是下令摧毁太原城……
历史的波谲云诡,循环往复,千年一梦,百年一叹中完成了它赋予后人的生命价值、情感价值、人文属性、价值取向等,又在一件件深埋地下,如今又经考古学家之手,重现人间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让我们或惊叹、或感慨、或钦慕、或仰望……
个中情绪都叠加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在那一件件兵器、青铜器、瓷器、玉器中,还有残损的秦砖汉瓦中窥见古人和我们今人,千百年来的那种寄希望于明天,又期望当下美好的初衷和夙愿。为此,也正是历史不断往复循环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无论是鸟尊的繁复精美,无论是编钟礼乐的厚重,还是兵器、战马车的锐利,还有秦砖汉瓦中呈现的如传祚无穷的寄语,还有鸡首壶,鸡同吉的期待。何尝不是古今一同,天下类似么?
从博物馆出来,当然还草草的参观了书法展等,总之心中久久不能平复的还在于,博物馆内容之精美以及震撼,还有史籍的详实,以及出土文物的惊艳。这些都需要很长时间予以消化吸收。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儿子也是耐着性子陪着我,它早早的就依次发现了镇馆之宝,而我却忍不住的这里拍拍照,那里摄摄像以求后期有足够的素材足以编辑成文字或剪辑成视频。总之即便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都需要消耗足够的心力。
历史是厚重的,而我们普通人却需要精神食粮,更需要物质食粮及时补充,我们中午简单的找了一家刀削面馆进行了午餐,然后又马不停蹄的接上孩子他妈,我们三人继续下午的晋祠博物之旅。
晋祠,位于太原市郊。太原虽好,但要吐槽的也不少。譬如这里的物价相对便宜,就拿酒店来说,太原两百到三百的就很好了,而大同的物价却在四百到六百不等,房价要贵上一倍。但是,太原的交通却很着急,例如我们住宿的酒店门口停车就很困难,两个晚上都被迫停上了马路。还有就是这里的车流复杂,时不时电动自行车穿行往复,还有就是从岔路出来的车辆开车都比较迅猛,在城区的几个核心路段车速都在80迈,而且遇到高峰时期,车流量大,于是开车异常辛苦。
晋祠虽在郊区,然而这里却仍然是热门景点,对面不远处还有太原古县城以及山西植物园等景区,所以人流、车辆都很多。堵车是常有的事。还在我们下午去的时候,虽然晋祠停车场已经车辆停满了,但是工作人员还是指引帮助停在了马路边上,让我们停车顺利。
进到晋祠,其实前面是一座公园,修得也是金碧辉煌、气象万千。门口的牌楼以及石狮子都默默注视着游客,既威严又霸气。虽然外面很热、很晒,但是公园两边都有连廊婉转,所以走在里面还可以欣赏夏日的荷花盛开,夏日的凉风吹拂,自得其乐。
里面有很多游客,也有很多自称要导游的人。据说也是鱼龙混杂,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也提前观摩了纪录片,所以就没有再破费请导游。
晋祠博物馆则是在公园的后面,不知道的人,估计会把公园当晋祠,因为公园真的就很美了,后面背靠群山,而且里面有各种夏季植被,如石榴、荷花、柳树、紫薇,总之置身其中就已然人间至乐。
还有很多历史人文,如唐太宗李世民发家晋阳的高大铜像,有房玄龄、尉迟敬德、魏征等,都是栩栩如生。
曾入选中学课本的是梁衡的《晋祠》,原文如下:
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 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 “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晋祠的美好,通过梁衡先生的《晋祠》就可以通晓全貌,在公园深处更是有这样一块汉白玉的石碑墙做了很好的说明。通读全文再去欣赏晋祠的美,那就更是乐在其中了。进入晋祠需要门票成人为80元,小朋友半价。然而这个在大自然深处的博物馆,其中不仅有唐宋的构建,还有金代的献殿,以及鱼沼飞梁,更有86版西游记中经典的回目,如悟空跟二郎神斗法变作的山神庙的原型都在其中,前面为庙,后面为水镜台,寓意所有的善恶都会如明镜一般呈现后世,妖魔鬼怪都难以遁形。
更不提里面精美的金刚造像,还有各种不同面貌又不同神情的侍女造像,还有泰山祠、先贤祠、关公祠等都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公园博物馆里依次呈现,最画龙点睛的还在于期间还有难老泉等不竭的泉水,水声潺潺,其美好的传说更是吸引无数的游客都络绎不绝的去打卡拍照,或者接引到水瓶、或者掬在手中,或者一饮为快。人和山水都构成了令人不忘的风景,大家沉醉其中,在这里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惫,岂非人间值得!
临近傍晚,我们久久不愿离开这一方虽则人很多,但是却又异常有内涵、有故事、又有情怀的晋祠博物馆,我们继续出发到太原古县城去打卡,虽然是走马观花,然而又限制于我们的时间所限,所以,只能如此。
我们匆匆的在导航规划的地图上停好车,从北门进入城墙。
傍晚时分,城墙耸立、山脉绵延,还有护城河水流潺湲,还有微风习习,这一座孤城耸立其间更显得威武雄浑,与自然又浑然一体,夜晚的夕阳西下,更显得几分苍茫,历史的厚重感也油然而生。
走进城墙,应该说比南方的很多城墙还要厚很多,而且也非常高大,一如南京城、西安城。
里面还是23年初电影《满江红》的取景地。城墙内城还有马车或者是小火车可以循环一周,环顾古县城。
由于时间都已不早,里面的博物馆已经闭门,所以我们也只是简单的在县城里面逛了一下,也因为今天早上看了山西博物院,下午去了晋祠,实在也没有足够的脚力再爬城墙。所以就果断的放弃了,在里面吃了点小吃,看了看高大的城墙下隐密的瓮城,人行其间,更觉渺小。而晚风习习,又间或风云突变,起了劲风,而且远处有雷声阵阵、闪电时不时的照亮云霄深处。我们果断的要从古城抽身出发还要回到太原城区。
所以,古城只是成了我们此行的背景板,但是在落日余晖,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的时刻,我们还是窥见到了历史中这座晋阳古城的苍茫与雄浑,它予以中原的屏障作用,以及在民族融合中的巨大贡献,都给我们一个非常具象化的物质呈现,缺一不可。
从古县城回来,我们看到了植物园拥挤的车流,在回到城区的时候,发现异常的堵车,原来,刚才迟迟没有在古县城落下的雨,在半小时之前在太原城倾泻而下,所以城区有几个路段都淹了水。我们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艰难从车流中脱身。还被导航导到了一条小路上,然而小路已经积水很深,深浅莫测,所以我们就没有冒险,而是跟着拥堵的车流亦步亦趋,辗转颠沛终于抵达了酒店。为明天的博物馆行程再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