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抗生素的危害,愿意用中医的方式来解决小儿的感冒发烧等常见病。但是常常力不从心,要么面对琳琅满足的中药无从下手,要么发现孩子吃完中药后没什么效果。
让我来告诉大家,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如何准确辩证,从而每个阶段选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阻挡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小儿感冒大概分类以下几个阶段:
1、刚受寒阶段;
2、外寒里热阶段;
3、里外俱热阶段;
如果按照我说的这种方式,大部分家长会把感冒扼杀在前2步,根本不会到达第三步外里俱热的阶段,也就是儿童医院里常见的高烧不退、支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等。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刚受寒阶段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一般孩子在刚受寒的阶段,家长应该是第一时间知道的,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家人是宝宝最好的家庭医生,因为医生不可能全面了解宝宝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
比如:我家宝宝蹬被子,前半夜我还能屡蹬屡盖,但到下半夜就力不从心了,因为我也睡着了,每当我下意识摸他的时候,小手小脚冰凉的,我顿时吓的一点瞌睡都没了,因为我盖着被子,人家啥都没盖,硬抗,硬抗的后果就是第二天可能就感冒发烧了...
再比如,我家宝宝喜欢玩水,奶奶住在苗家寨子里,经常会把盛满水的水桶水盆放在地上,宝宝调皮,一不留神,就衣服全湿,还玩的不亦乐乎...
哎,当娘的都被逼成神经质,说多都是泪呀!
这样的受凉情景,家长第一时间都是有感觉的,如果感觉到宝宝开始流清鼻涕,打喷嚏,头痛,怕冷等那就要赶紧采取措施了。不过,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赶在宝宝没有流清涕,打喷嚏前就采取措施,就更保险了。
注意:这个阶段的时间很短,夏天的话说不定一两个小时 就过去了,冬季稍长一点,但也就一天 的时间,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同,所以要抓住时机进行干预。
干预措施一:紫苏叶水
材料:紫苏叶需要去药店买,几块钱买挺大一包,这是我家常备药品。
做法:抓一小把紫苏叶(大概3g),放到小锅里面煮,水开之后小火煮3分钟,然后盖上盖子焖一会。
用法:给孩子喝一小杯,如果不愿意喝,用紫苏叶水泡脚或者泡澡都是可以的。一般喝下去几分钟身上就会微微出汗(注意不要大汗淋漓),寒气出来了,隐患也就消除了。
注意:不要在空腹的状态下,让孩子发汗,这样孩子会因为正气不足无法发汗的,出汗后要注意保暖,不要受风。
干预措施二:生姜葱白汤
经常看电视剧里面,主角另一场大雨之后,家人都会熬一碗浓浓的姜汤,然后盖上被子,美美的睡一大觉就好了。以前不懂,还以为是固定的剧情,后来才知道生姜有强大的发汗散寒的作用,如果家里有葱白,一起煮了给宝宝喝,完美没有副作用,还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
这一步的所有干预手法都很简单,也很容易药到病除,比如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包括用暖水袋把背部暖热、工字型给宝宝搓背,用火炉把身体烤暖,喝一大碗淮山药糊糊等等,只要让身体起来,疾病就不会往后面发展了。
但是!但是!但是!
这一步的秘诀,就是把握时间!
记得那时候刚开始接触中医,把握不好时间,喝了紫苏水,第二天还流鼻涕,打喷嚏,这也就意味着第一道防线没守住,让寒邪进一步侵入了,这时再单纯的用紫苏水就没用了,要及时调整药方,进行第二步的战斗了。
我下篇文章会继续介绍感冒的第二个阶段---外寒里热,也就是俗称的“寒包火”阶段如何正确处理和选药。
关注我,每天学一点中医知识和苗族养生方法,更好的守护自己跟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