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飞鹰国际教育集团首届自然教育课程专项研讨会”由飞鹰国际教育部门老师、课程研发部门、自然教育委员会发起组织,旨在对自然教育在园内课程和园外特色课程的开展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针对飞鹰教育集团的自然教育课程框架进行了深入的梳理。
本次研讨会由三部分组成:
自然教育课程总目标、框架体系的完善。
自然教育课程实施路径图及评价机制的完善。
自然教育课程组织形式、活动设计的完善。
引言
三月的阳光温情流泻,飞鹰国际教育集团首届自然教育课程专项研讨会在南京顺利举行。参会的幼儿园有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南京农业大学附属幼儿园、南京陆军工程大学海福巷幼儿园,南京万福路幼儿园等。
本次研讨会上各园的骨干老师、园长、飞鹰的教研团队共同参加自然教育研讨会进行深度探讨。
自然教育课程深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让孩子“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自然)探究能力”并“在探究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与现象”。强调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逐渐懂得热爱、尊重和保护自然。”孩子需要大自然,幼儿园需要自然教育,就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学习”。
近年来,随着众多诸如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教育方面的不断探索和成功实践,自然教育、森林教育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开始了积极的尝试。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每天都有奇妙变化。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每学期的自然教育课程,怎样带领孩子们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呢?本次研讨会上,参会的各位园长和负责人就如下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自然教育课程和五大领域的融合?
自然教育只是幼儿园的户外课堂吗?
在园所日常教学中能否开展自然教育教学活动?
自然教育课程是否会因为户外场地受限而终止教学?
学前儿童自然教育的核心目标何在?
怎么更切合当下的幼教环境开展户外教学?
幼儿园里的自然教育,要解决的关健问题都有哪些?如何破?
自然教育问题探讨
对于幼儿阶段我们既要关照到每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又要符合整体的教学进度,去开展我们的每一次课程,同时讨论了课程深度和广度对幼儿带来的核心收获。
这些问题都在本次的深度研讨当中有了答案,飞鹰教育集团的教研团队也积极汲取各园所老师的建议和意见,并对课程框架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课程内容的填充更加具象,专业,统一。
同时自然教育课程在落地操作的环节中也融合了量化评估的实践,为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推出了一套可实时测评,呈现结果的课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