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号,是西方的情人节。虽说距那天还有好几天的时间,但情人节的气氛早就像陈年的葡萄酒,迫不及待地从古老的橡木桶中透出一丝丝甜香。只等那一天,那金黄或琥珀或深红的酒液就会染红了多情人的脸庞。在初春的阳光里,伴着美妙的梵婀玲音,小酌一杯,好心情搭配美妙的微醺,整个人都会甜了起来。
但是,如此的浪漫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在古老的东方,我们也有自己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的就是东方的情人节——元宵节情人相会的情景。明月皎皎,杨柳依依,东方的情人节是与明月相伴的。如果说2月14号是色彩艳丽的,那么我们的正月十五就是圣洁的。灯火阑珊之中,月下的有情人,美人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般柔弱;少年郎鬓边插花,唇涂朱,星眉朗目,劲松样亮堂。他们趁东风,依花树,乘宝马雕车,迷散在壶光里……
可是,无论是谁的浪漫,都似乎被可怕的智识的贫乏打败了。一个甚至几个时代的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让我们不再崇尚文化。
翻看朋友圈,黄段子充斥着这个美好节日。至于元宵节,人们更是懒得提着灯笼上街了。我不知道,人们在调侃的同时,是不是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心态夹杂在里面,反正“情人”这个词已经蒙上灰色了。提起它,人们羞于出口。他的潜台词好像就是“不正经”。男人提起他,是要遭白眼的。女人提起他,呵呵,那眼球还不全白了?
不但“情人”遭到了冷遇,好多词语还不一样变质了?“同志”,你已经被想歪了,可那曾是一个多么贴心的词语;“专家”,你已经走形了,可我们曾那么崇拜你;据说“老师”这个词也不怎么好了,害怕有一天,学生见了老师,只能说“哎”!当“小姐”不再是淑女、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当“先生”也脱下了长袍马褂,不再温文尔雅;当情人吓得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生活在一大堆讥笑声里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感到有些没落?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在当今的中国,原本精致浪漫的情人节,却被粗俗化了,可悲可叹!这个现在几乎全世界青年都在过的节日,却被改变了初心,不再是美好浪漫的象征,不再是幸福蜜意的传递。人们提到他,连牙缝中都透着暧昧。
可是,这本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鲜花、巧克力的节日啊!不仅恋人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甚至于夫妻之间、父女之间、母女之间都可以借此表达爱意。
唉!当美好的事物反而变成不正义的存在,垃圾文化与食物反而是诚恳的代名词。当人们开始“用嘲笑精巧与美好来标榜自己的品味”时,糟糕粗俗的文化就正在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社会主流文化的退步!
人们啊!你可以选择粗俗的生活方式,但是不应该嘲笑比自己活得精致的人。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只要看见他人陶醉于精致的艺术,就立刻火冒三丈,痛斥别人在装。看别人读书写字,就浑身发痒,连唾沫星子都带着不屑,讥讽别人装清高。好像只有同他一样,光脚穿皮鞋,西服套棉袄,领带当腰带才是正确。
忽然想起了鲁迅笔下的阿Q,他不也是整天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吗。现代的阿Q们只知道眼红,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在作怪,从影响他们的父母后遗传给了他们。他们是非常可怜的家伙,那贫乏到令人同情的理解能力,又怎么能够对艺术和美好食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呢?几乎可以这样说,他们没有丝毫精致的品味。只要他们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尚未尝试过的事情,在那无药可救的狭隘之下,隐藏的是一颗拒绝探索、充满反智意识且不自知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