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家里乱糟糟,有的却整整齐齐?跟没时间、没空间、没请家政、不会收纳,懒不懒都没关系,归根结底是个人对整洁度阈值的高低,说白了就是对脏乱的容忍程度
阈值又叫临界值,是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的最低值或最高。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称为阈,其数值称为阈值
在家里不停收拾、洗涮的,必是那个阈值低的人,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不能忍。这可能是天生特质,也可能来自原生家庭遗传
举个例子,可以简单测试下自己对环境整洁度的耐受能力。
吃完饭,你是马上收拾那满桌的狼藉,再坐下来喝茶呢;还是不收拾,就让它那样,喝茶、聊天,该干嘛干嘛,最后一总收拾,反正桌子够大,杯盘碗筷放在那也不影响。
如果是前者,那你家的整洁度大概率不会差。在这里需要拆分整洁这个词,整洁整洁、整齐在清洁之前,清洁容易,整理繁琐,不能假手于人或借助先进的工具。而且,清洁必须是在整理好之后才能够有效率地进行,所以看一个家庭的整洁度,整理、收纳是前提条件。
我听过很多请家政来家里做清洁的,他们说做了感觉跟没做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如果家里不是太十分脏的话,做和不做看起来确实不明显。但如果家里杂乱无章,整理和不整理就是两重天。外人来家服务,人家没法给你收拾,不知道东西往哪放,更不敢丢,只能在他可以施展的范围内,扣扣摸摸地擦擦洗洗,那能有多大改观?
我就是那种对清洁度的阈值中等,要求不是那么高,不会经常擦玻璃窗、更不会匍匐擦地板、洗碗也马马虎虎。我还怕养成过分干净的习惯,见不得纤毫尘土,结果给自己找累。
但是对乱堆乱放的容忍度就很低,我特别关注和维持环境的整齐有序,经常检视,不要有多余的东西。
同样,那些有洁癖的人对干净有高标准的要求,他们的环境可能是地面非常干净,可是到处摊着空水瓶,塑料袋,快递纸箱,孩子的玩具,健身器材、拖鞋…………衣服都洗干净了,可是没挂在衣柜里,堆在沙发上,床上,搭在椅背上;碗筷洗好了,摆在厨房的台面上,餐桌上也堆满了各种吃食,浴室里一次性牙膏、浴帽、各种瓶瓶罐罐,有的没的,不知哪一年存下来的,一样不落全在
我去过很多这样的家里,干不干净一眼看不出来,但是乱不乱却是一览无余的。
我一个单身女友,坐标深圳,市中心高尚住宅,她屋里的状况可用几无立锥之地来形容。她天天在家,面对电脑,做着数不清的大生意,端坐狼藉之中,却安之若素,没有丝毫不适。她还是那种不爱花钱的人,说东西不用到坏是绝对不会换的,一年都添置不了几样东西,按理说不应该这么乱,可她那一屋子宝贝都占山为王了。我问怎么不请个家政上门来打扫,她说不喜欢别人到家里来。这个可以理解,可是自己也不动动手指头,只能说她定力了得。天知道,我在她那里住的两天,有1万次想帮她丢东西的冲动
吃完饭,双脚翘上茶几,旁边的碗盘还没来得及撤下去,吟诗作对看电视,照样悠闲。我们爷爷家曾经的场景
每个人的耐受度不同,对待事物的侧重点也不同,谈不上好坏。在我不能忍受的情况,换个人压根就不觉得,甚至认为这才是理想的居所。人生匆匆数十载,谁都希望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可是不管你花多大的气力来创造整出来的舒适,都逃不出一个残酷的定律:“熵增原理”,这是最令人绝望的物理定律,生命以负熵为食,最终走向消亡
收纳整齐,打扫干净的房间,过几天就变乱变脏;新买的手机,用一段时间就卡顿,越来越慢,最后不能用;鲜花盛开也有衰败的一天,所有生命不断在消耗着能量
自律比懒散困难,放弃比坚持轻松,变坏比变好容易,因为自律、坚持、变好是对抗熵增加,它做的功要大于熵的力才能体现出来。
既然做功这么累,谁还愿意做呢,做功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就在于阈值,取决于你对现状的容忍度,这是骨子里的。阈值低,就会不满足,就要想办法改变;阈值高,就无所谓,能安于现状。
小到家居整洁,大到人生规划,莫不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