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47年生人,今年72岁,出生在建国前夕,也差不多与我们的共和国同龄。
母亲的母亲,我的姥姥出生于1922年,卒于2001年,终年79岁。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我女儿出生在1996年。
从1922年到今天,已接近百年时间,从姥姥这辈到女儿这辈接近百年的风雨人生,在祖国不断发展,日益强大的过程中,我们家四代女性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不同的生活。可以说,一代更比一代幸福,一代更比一代强大,这何尝不是全国13亿人民,祖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的写照。
母亲的记忆从50年代开始,也就是建国之初,那时农村的生活还不富裕,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母亲姊妹十个,她说从她有记忆开始,就像磨道里的驴子一样,既要照看下面九个大大小小的弟妹,又要帮助姥爷姥爷推磨压碾摊煎饼,就是这样还是吃不上饭,姥爷托人购买红薯秧和玉米芯。回来压碎了掺到玉米摊煎饼吃。幸亏了姥爷在矿上挖煤,能够分到一些粮票和布票,以至于在别人家断炊的时候,母亲姐弟十人还有口饭吃。不过做饭也是按人口计算,人吃个六成饱就不错了。母亲记得,姥姥整天唠叨,等到过年吃饺子时,咱多砸点蒜泥,辣辣常年没味的嘴巴,好好吃一顿。可是大家等了一年盼了一年的饺子也不过是每人十多个,一家十几口,那些半大孩子狼吞虎咽自己碗里的,眼巴巴去看看锅里,想敞开肚皮吃的愿望不仅不会实现,姥姥常常悄悄把碗里的拨给眼巴巴的孩子们。
母亲记得她奶奶突发重病前一晚,那是1964年,家里的晚饭是一锅掺了菜叶的玉米糊糊,一人一碗,奶奶喝完了,就喊着母亲的乳名问母亲,锅里还有吗,我还想再喝一碗,母亲拿着太姥姥的碗悄悄去了灶房,却看见姥姥刷了刷锅,倒在碗里,喝下了,母亲退回来,对奶奶说明天再喝吧,锅里没有了。
就在那天夜里,母亲的奶奶就去世了。奶奶没有喝到的那碗玉米糊糊成了母亲叨念至今的遗憾。
母亲还跟女儿念叨的还有一块菜饼,母亲说她十几岁是听从姥姥的吩咐,去麦场去看麦子,麦场在池塘边,那天家里改善伙食,姥姥在家烙菜饼,中午的时候,舅舅给母亲送来一块菜饼,母亲小心用蒲扇地接过来,闻着香味,母亲想到池塘边树荫下慢慢品尝,谁料想,手一转动一不小心菜饼掉进池塘里了,哧溜一下就不见了,母亲那个急啊,当时真想跳进水里捞起来。没办法,回家看看还有没有,家里没有了。那块掉进水里的菜饼让母亲记忆犹新,每当女儿听母亲念叨一会,就问,姥姥,你那时是不是觉得菜饼特好吃啊,母亲说可不是,那天我又回家,可是家里一块也没有了,我只能饿着了。
1967年,21虚岁的母亲是出嫁了,因为想母亲做条内裤,还跟姥姥吵了一架,姥姥说,那个有没有别人又看不见,浪费那钱干什么,最终母亲到出嫁也没有混上一条内裤。母亲说,你爷还不如我,他结婚时穿的那一身外衣都是借的,哈哈。我知道,1958年全国上下大练钢铁,家里能炼铁家伙什都交出去了,所有的土地也都荒芜了,所以六十年代饿肚子,受的穷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母亲姊妹十个只有三个舅舅跟小姨上过几天学,其他都是文盲,母亲只认识几个阿拉伯数字,她连自己的姓氏王字也不会写。我问她这辈子不识字遗憾吗,母亲说,没办法啊,孩子多,家里穷,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愿望了,还上什么学。
成婚后到父亲一贫如洗的家里,母亲的劳作命有过之而不及。在生产队干活,中午管顿馒头,母亲都是带着煎饼,悄悄把馒头换下来,然后带回家让我们吃,那时家里的主食就是玉米煎饼,很少吃上一顿白面馒头。只有在过年是才能放开肚皮吃顿肉,穿新衣,因此,我们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在我们的记忆里,父母整日忙碌,一刻也不得闲,尤其是1978年土地承包后,我们家女孩多,母亲就整日在地里忙活,刨地播种收获运到家里全是人工,不舍得花一分钱雇机器,回家后还要挑水,压粮食摊煎饼,哪里像现在吃什么什么都可以买到。
母亲一生劳碌,严重透支了身体,到老落下了一身的病痛,腿痛腰痛胳膊疼,高血压,脑梗,才只有72岁,却已是步履蹒跚。母亲这辈人虽然能够吃饱饭了,但是她们一生辛苦劳作,鸡鸭鱼肉很少吃到,盖房子,拉扯孩子,帮着孩子们成家立业。到老只剩下一副多病的躯壳。
而我们这一辈,七十年代以后,祖国各项事业步入正轨,我们虽然度过了清贫的童年少年时代,但是总是有书读,有饭吃,只是没有玩具,零食少的可怜。一辈子吃够了没文化的苦,父母支持我们读书,但是80年代末,我们这里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正赶上我们这拨人长大成人,我们家乡很多像姐姐弟弟妹妹都进了乡镇企业,成了一名工人,脱离了土地的羁绊,加上工业园区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土地少了,也把父辈们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只有我喜欢读书上了高中,父亲默默支持我,在我自考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民师,第二年又考进机关,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农村女孩变成一名机关干部。我们这代人再也不用重复我们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穷苦生活了!
我们从农民的后代变成了工人、干部,我们的生活条件一步步改善,都住上了有暖气的楼房,买上了汽车。虽然我们的躯干和枝叶早就融进了城里,但是我们的根还在农村,我们骨子里仍然保持农村人的质朴和善良。
我们的孩子都是90后了,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除了有点孤单外,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了。我们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孩子大部分都是本科生以上的学历,他们有思想,有抱负,他们与这个时代紧密接轨,我们也抛弃了过去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旧思想。支持他们“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这是母亲这辈子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如今高铁,动车,飞机还有互联网,将人们的距离拉进,没有了山高路远的惆怅。
在吃穿上,不仅是吃饱穿暖了,而是开始讲究科学膳食,合理营养。想穿什么刘穿什么,女儿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把衣服源源不断地运进家里,从苦日子走过来的母亲说她是败家子,而我也从节俭生活走来的不理解,她根本没有金钱的概念,想穿什么,想吃什么,根本就不在乎钱,也许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从蜜罐里长大养成了这样的坏毛病,也折射出了我们现代物质上的富足。
有国才有家,回顾祖国的百年沧桑。展望祖国的日新月异的百年巨变,相信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千,国家的命运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想到此,一句话涌上我的心头:今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