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是个葛朗台
张书云
表哥下岗了,从济南普华鞋厂回到村里。舅舅说自从厂里引进外资,派来一个年轻人(是外资那边的一个亲戚)到厂子里,效益越来越差。那个人不懂技术,外行领导内行,最后宣布破产。
舅舅在解放前就在济南学徒。是普华鞋厂的设计师,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他做得鞋供不应求!
表哥在这个厂当厂医近二十年,医术还行,每次回家总有人找他看病。在我的印象里,他还是很好的。没想到回村几年,我像不认识他。成了众叛亲离得孤家寡人!
从济南刚回村,他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有门庭若市的感觉。表嫂也快步帮忙。替病人起针,打扫房间。连舅妈的房间都按排了床位。闲置的屋子也利用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人越来越少。一年后,只有妇女看不孕不育的人来找他。两年后,诊所关门,去高唐打工。我们家人都替他难过!
在农村,人有时家里没有钱,时兴赊帐。就因为他斤斤计较,有时上门要帐,有时家里手头紧的,就不到他那里去看病。
有一次,他到我家气乎乎地说,他的一个同学在他那里输液,两个月还没把钱给他,同学家养着猪,不给钱,把猪抓来。我们劝说他,丈夫直摇头,我们不理解他的行为!
我们对他说:“送药的久了也可以赊帐!别人家的诊所有这样的!”别人的话是入不了他的耳朵。他一直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处理事情!有句话叫“教得曲唱不得!”,白费了我们的一片苦心。
村里人都说他在济南多年,又上过大学。怎么就不懂人情事故?怎么会没有见识?这么好的技术丢了,实在可惜!出去打工,又能挣多少钱?
诊所关门后,他的脾气越来越坏。经常冲着母亲发脾气,表嫂生气去了济南。那时,舅舅还在。表哥的一儿一女,都在济南。表嫂很少回家。舅母老了,喜欢乐闹,到他家串门得,他风言风语,很少有人到他家去。舅母见了我,不让我走。舅母没有孩子,表哥是从小收养得。所以,舅母见我很亲,拿我当女儿对待,和我有说不完的话。我们一个村住着,去得次数很多。这些引起表哥的不满!舅舅每次回家,都给舅母一些钱,我知道他没有好心。我的丈夫当时不少挣钱,我们不缺钱。我没有招惹他,我不明白他的为人!我到他家还能帮忙!
那是十多年的事情啦。那天正好我的公公回家,给我的奶奶上坟,去看舅母。不知道他的脾气上来,把他母亲的吃饭碗给摔碎了,还有一个热水甁。舅母见了我和公公,哭诉着。我和公公都很气愤!村里人都说他神经不正常!
他的生活特别节省,经常说他母亲不过日子。有时下面条只放点盐,舅母就这么干犒。他能吃一小锅,表嫂嫌他能吃。他还学习做饭。蒸不了馒头,用凹子烙饼。饼擀得特别厚,有时还不熟,两面都烤焦了。舅母没法吃!
有一次,我碰到他在盆里用酵母在和着面,我帮忙给他擀完饼,在凹子里烙熟了。舅母很高兴!记得舅母死的那一年,是农历的腊月十八,那年我娘家的事情很多。我的侄子结婚,还有我的舅母也是那年死得。我十多天没有到舅母家去,传来了她的死讯。我们没有见最后一面!她好像有千言万语。每次到她的坟前,我的嘴总是搐动。
送走了母亲,他成了孤家寡人。有时来我家蹭饭。每次到我家,他总是探头探脑,脚步零乱。我好讨厌他!
家里有四亩地,他种着。在高唐又找了个活。说起种地,我是气不打一处来。让村里人彻底讨厌了他!
表哥没有干过农活,尤其是浇地是个大活。在我们那里,浇地用机器,水泵,还有进水袋,和塑料软袋子。他一样都没有,浇地还舍不得打柴油。怕别人沾他的光,我还得给他送饭。
这些不用说,最让人生气的是他还不耽误挣钱。有一次,春天该浇地了。他晚上给我老公打电话,要求给他浇地。老公在工地上做水工,楼房等着开盘,活挺忙得。给老板打过电话,准备在家给他浇地。到他家去看看,大门紧锁,没有人。后来,老公生气再也不给他浇地。他找了本村和他家关系好的给他家浇地。
那时,舅舅在济南。有人到济南看病,住不上医院,到舅舅那里去住。舅舅很会为人,拖人找大夫。村里人给他帮忙,全看舅舅的面子。他舍不得添制东西,还不爱惜别人的东西。浇地的塑料袋子是个仔细的东西,不小心会破洞。他干活笨手笨脚,总是毁坏别人的东西。别人都不愿伺候他!有人劝他不要种这几亩地,他生气不理人家。
就平时用得铁鍁,小鐝他也不买。别人用时,他家没人。有一天,在我家吃饭。我说他“小鐝,铁掀,花不了几个钱,自己用着方便,节约时间。”他瞪大眼睛,和我急了。说“我老了去济南,用不了几回,还得花钱!”他起身,扬场而去,我气得再也不理他。
喜事,丧事,随份子更让人生气!我家女儿结婚,他没有参加婚礼。几天后,舅舅回来了。问他给孩子多少钱?他说没空!舅舅说,你怎么到人家吃饭有空?气得舅舅的心脏病发作。
他的儿子结婚,是在老家待得酒席。每次来我家都说,他一个儿子,别人都有两个孩子,随一份就行。有时说,他不去吃饭,少拿点钱。
我给表嫂说,让他去济南全家团聚。表嫂说,他太能吃,在济南买着吃,不少花钱。在家种地,不用花钱。舅舅一直给他买
工齢,他还是那么节约。
儿子,女儿,都不愿他去济南。我为他的晚年担心!
亲戚朋友劝说他的儿子带他去济南。他终于到了济南,一家人团聚了。在儿子的批发部帮着卖东西,有时带着孙子玩。走出家门,就是泉城广场,看着人们快乐的跳舞,他的心情好了许多。他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他想通了许多。
他说“他不喜欢孤独,一家人在一起,无论贫穷还是富贵,他都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