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断舍离?
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就是通过整理物品来了解认识自己,通过舍弃一些多余的废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舒适。
断舍离的机制
收拾整理物品是进行断舍离非要重要的工作,我们所使用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我们的自我形象和品位。通过筛选“和自己相称”的物品,可以帮助自己了解认识自己。东西要用才有价值,通过有意识的筛选,让物品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去,物尽其用,才是断舍离的目的,那如何筛选必要物品呢?
有两个原则:
1、以自我为中心,考虑的是这件东西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的这种想法。
2、时间轴永远是现在。即这件东西此刻对我们来说是否还有用。若有,则留下;若没有,果断舍弃。
二、为什么有些人无法收拾、丢弃物品呢?
或许我们的家很乱,要整理收拾所花的时间精力都很多,而收拾的人只有自己。或许因为我们不会收纳术或者不会舍弃一些多余的废物,收拾也只是将物品摆放整齐而已,可它们依旧堆积如山,于是干脆不收拾。或许是我们家里有小孩,“脏乱”是在所难免的,于是我们就任由家里乱成一团。
具体来说,扔不掉东西的人可分为三类:
1、逃避现实型:通常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呆在家里,也就没办法收拾屋子。
2、执着于过去型:喜欢怀念过去的幸福时光,即使是现在已经不会再用的东西也非收着不可。
3、担忧未来型:致力于投资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的不安要素。
没有人会喜欢在杂乱无章、物品堆积如山的地方呆着吧?那样会让人喘不上气来、心情郁闷,也会让客人不敢登门拜访,同时也会影响自我的形象。
为什么我们喜欢家?因为家给我们的固有感觉就是安全舒适。那么,既然这样,不收拾家的话,怎么能达到呢?阻碍我们收拾整理的绊脚石就是“或许以后会用到”这个想法。这个想法是可怕的,但往往却被我们欣然接受而不知其危害。要知道,时间轴永远是当下,不要把重点放在不知什么时候才发生一次的事情上。要不然,我们的家里将堆满不需要的废物,迟早会成为垃圾场。
三、从大脑意识开始整理
在购物的时候,要冷静思考真的是需要买下吗?真的会用到吗?从源头开始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会大大减轻自己收拾整理的苦恼和时间精力,同时还节省了不必要的开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东西,真正有用的只有两成而以,其它的八成只是徒生困扰的废物。
“舍”的关键是要以自我为中心,并以当下为时间轴。不要因为“可惜”而不舍得丢弃。正是因为我们认为的“可惜”,你才更应该将它们物尽其用,而不是闲置浪费。你可以将它们送人,或是捐赠,总比堆积着强。
不要因为东西迟早会脏乱而放弃扫除。扫除除了收拾外,还需要用到收纳术的整理,以及包括扫、擦、刷的打扫。
四、如何进行断舍离
1、以当下这一时间轴,以自我为中心,选择某一个场所,同时还要考虑到时间。一定要选择在能挤出来的时间内能去收拾完的场所。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自己也有成就感。
2、从扔东西开始。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东西入手,考虑要还是不要。如果不要,那就扔掉;如果觉得别人或许需要,那就送人。
3、对于选择留下的东西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收纳。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三分法”,把所有的物品分为三类,不断进行三分法,就能把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4、限制物品的总量。在看不见的收纳空间里(比如抽屉)只能放满七成。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里(例如餐具架之类)只能放满五成。在装饰给别人看得展示空间里只放一成的东西。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的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的自己的品味。连平时讨厌的“扫、擦、刷”也会变得轻松简单。
五、内心世界的变化
外界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当进行了当时离之后,环境变得简洁舒适,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明亮了,自然而然就不会再允许出现乱糟糟的情况来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心情了。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自动化模式。这从另一层面上也治疗了自己的拖延症以及懒惰。通过断舍离,利用整理收拾物品来不断提升自我形象和自我品味。
断舍离,其实就是让生活从加法变为减法。整理家是如此,整理自己亦是如此。我们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让自己的内心垃圾不断地被铲除,让自己做一个轻松愉快的人。让自己通过断舍离,过上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