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自由
1. 因为我们无知才需要市场,如果我们无所不知,就不需要市场,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或组织,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了。
2. 市场的基础有三点:第一是自由、第二是产权、第三是企业家精神。
3. 我们过去的历史尽是普通人伺候有钱有权的人,只有到了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才是聪明人伺候我们普通人。
4. 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血缘性的、依附性的,道德良心和超经济强制,是维持人们合作的基本方式,个人没有任何自由;而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合同关系。它建立在签约双方平等、互利、自愿的基础上,个人是自由的!
5. 市场经济状况下也会因地震、海啸死人,但是我们没有听过市场经济国家会因灾荒饿死人。市场经济是真正普惠大众的制度。
6. 每一个人的幸福只能自己去判断,而不是别人替你判断。社会做的,只是防止你的自由侵害别人同等的自由,它是一个对等的关系。我们不能说一部分人天然优于另外一部分人。
7. 经济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区别,不在于研究的问题,而在于研究的方法。经济学关注市场,是因为市场是人类合作的制度,不仅是最有效率的,而且是最合乎道德的。
创新与企业家
1. 传统小农经济的人,只关注财富的瓜分,而不是创造,他们最害怕竞争;而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他们不仅不畏惧竞争,还乐于竞争,因为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精神,扩大财富总量。
2. 在竞争的市场上,时间就意味着金钱,赢得时间就意味着成功;相反,错过了时间,就意味着失败甚至破产。企业家在生活上可能“挥金如土”,但在工作上却“惜时如金”。他们绝不能容忍拖拖拉拉的工作作风,他们视“等候”为一种对他人人格的侮辱。
3. 在自然经济下,人们看重的是分配上的平等——平均主义地分配财富;企业家的平等观是什么?是机会均等——前程应该为所有人开放,每个人都有自由地选择职业、自由地参加竞争、自由地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4. 西方企业家应对的主要是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进行技术和商业的创新,而中国企业家太多地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所谓的制度创新。
5. “制度企业家”是指创造社会规范的人物,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等,没有他们,我们可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企业家只需要理解人们喜欢什么,而制度企业家则需要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从而提出新的价值观,改变固有的社会规范。
6. “制度企业家”本质上就是思想市场上的“企业家”。因为社会变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而中国缺少真正的思想市场,所以“制度企业家”才更具有价值。
“四无居士”张维迎的人生观
1. 我追求“四无”,自称“四无居士”——“上无领导,下无群众,目无组织,心无旁骛。”我的意思是,我不愿意接受任何人对我的指手画脚,也不愿意对别人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我是人类的一份子、社会的一份子,而不是某个组织的人。
2. 虽然我特别捍卫市场经济,坚守市场经济的理念,但坦率地讲,我认为人世间真正最宝贵的东西,是无价的。比如我去哪里讲课,完全看我是否喜欢,与报酬多少无关。我将永远维护自己的自由,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这一点。
3. 衡量成功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当官发财是否就叫成功?我更赞同亚里士多德的观念,人生就是追求卓越,若能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这就叫成功。千万不要按一个标准衡量成功与否。
4. 我不赞同用结果导向论,来判断一个人做事的正确与否。有的人赚钱了,甚至当官了,我都不认为那是成功的。关键是你走的路对不对?若成功是基于,搞阴谋诡计,勾心斗角,我都不认为那是成功,因为他没有发挥人性本身的优点,总是生活在焦虑中。
5. 一个人若在某个单位没被提拔,不要认为自己失败了。如果那个单位的领导本身是个小人,是个没有正义感、没有原则的人,而你却是一个正派的人,那在某种意义上,这恰恰是你的成功。
6. 亚当·斯密说,人类的很多痛苦,来自对三种状态下的差距估计过高:贫富之间的差距;公私之间的差距;寂寞无闻与道高望重之间的区别。理性地讲,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人是什么?人一定要有他的独立性和他的自由。
7. 亚里士多德说,人有三种生活,分别是享受的生活——人的七情六欲,政治的生活——追求权力、荣誉,沉思的生活——人的最高追求,是努力思考、并理解这个世界。而我喜欢的,是沉思的生活。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以上“市场与自由”、“企业家与创新”以及“人生”的相关金句,主要编选自张维迎老师《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市场的逻辑》等作品。
在过去40年,中国从一个贫困潦倒的国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疑得益于“市场”的力量。在“市场”被污染、污名化,甚至遭遇前所未有危机的当下,是否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既关乎我们的财富,更关乎我们未来的命运。在诸多经济学家投奔政治的道路上,张维迎仍然坚持做一个真正说实话的教育家,站在自由的经济思想之上,孜孜不倦地普及经济常识。他提出的“用市场逻辑战胜强盗逻辑” 、“理念和领导力决定中国未来”、“自由是一种责任”、“中国需要制度型企业家”等理念,其影响力早已超越经济学界,开启了无数人的思想启蒙之旅。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