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第二年考研失败的 23 届文科生,刚想跟我爸分享一下我这几年的心路历程,让他帮我看下是哪里的问题,但是他一来就抓着我的专业问题不放,认为我的专业是垃圾专业,没前途,让我重新学习技术,甚至还强调这是我一意孤行不听老人言的问题,原话说的是“我们活了 50多年的经验你不听,你觉得你十几年的经验是有用的”,听着委屈的很,但我觉得又好笑又悲哀。
他甚至不愿听我把话讲完,一开头听到专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的生气。(他之前就一直在意这个点,他们想让我选教师、医生这些稳定又体面的职业)我明明是想让他帮我分析一下我的性格和能力问题,他抓到半截就跑。包括找工作难的问题他们一直归罪于我一意孤行选的这个专业。看着他们情绪激动拒绝沟通,我一说话就生我气,又替我焦虑懊悔,自己在一边叹气的样子,我打心底里心寒,突然之间就能看清楚为什么他们明明也是当年自身条件优秀的人,现在能活成这般无意义的样子。(辛苦上班,下班回来刷手机,自己也感到生活没意义没追求,唯一的盼望就是在我)。
就从这一个很小的点上就可以看出端倪——不会沟通。当然沟通背后折射的是他们的心理状态,这个之后再说,现在沟通上的明显问题就是:1.不能认真倾听人,所以不懂我的诉求我的问题 2.惯性的打压 3.不会主动思考不会分析问题 4.他们自我的过分投射
首先,好的沟通状态肯定是认真倾听对方,了解清楚对方目前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诉求。当然平常说话中肯定随时会有引申和发散,但是要解决问题的前提肯定是你先要给到对方足够的尊重,让她把困惑和诉求说完呀。我现在就很烦他和我妈,从来都忽略我的真实感受,每次我想要清楚表达的时候,他们听到“敏感点”就冒火,就开始向我框框开炮。2.惯性的打压,上一辈父母的常态了,当孩子低落失意的时候,没有鼓励没有认可,一开口就是否定的话,他们看到的也永远是负面的东西。像我辞职三个月三跨差 5 分上岸,最终结果虽然是失败的,但是要想鼓励的话也是能有很多点的吧,比如学习能力强、丰富体验、有勇气有魄力之类的。但是惯性打压的父母的眼里就是你又失败了,你怎么这么不稳定,好好的班上着就辞了,做事欠考虑。结果就是,在这样打压的氛围中浸淫了二十多年的我真的没一点自信的,所以会畏首畏尾会失败,而且考研这三个月真的算是我的一场自救了,我就想看看我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这么差劲,虽然结果不好,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收获了底气,我真的很开心。我也慢慢变得自信起来,开始有能力看到这些问题。3.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是属于更高层次的能力了。看待一件事情,如何从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它分析它很考验人的阅历经验以及思维,但是我爸甚至都没有走出第一步—客观的看待问题,他很情绪化而且他到代入了自己,他没有在分析我的问题。一个好的方向应该是,问一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尾,我又在其中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其他人怎么做的等等。实际沟通的过程当中,很多人也不会提问,只是从说话人的叙事视角出发去看,视野必然是局限的,所以最终能做的也只有陪着唉声叹气。4.他们总觉得他们的人生是失败的,所以他们想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当我不按照他们期望的路子走,他们就会很焦虑。可是,如果要想学习什么,应该向成功的人学,失败的人没有成功走到那条路上,他们只有失败的经验。退一万步来讲,什么是成功呢?每个人追求的都不同,父母没必要强制孩子的想法,不然这只不过是家庭霸权的另一种表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