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第七章
藉由孔子藏书,拜访老聃的对话,提出顺天道而为。标傍仁义,则会扰乱人的本性。
1.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孔子想将编纂的书籍藏存于西边的周王室。子路建议说:我听闻周王室典藏官老聃,已退隐故居,先生想要藏书,不妨请教他。
2.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六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
孔子说:好。前往拜访老聃,而老聃不予答应,于是孔子引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去说服。老聃插话道:太冗长,希望听其要点。
3.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
孔子说:要点在于仁义。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4.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
孔子说:是的。君子不仁则不能成其名声,不义则不能立身社会。仁义,的确是人的本性,又有什么为人的本性呢?
5.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老聃说:请问,什么叫仁义?孔子回:正心和乐,兼爱无私,此为仁义的实情。
6.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
老聃说:噫,后言虚华!说兼爱,岂不是迂腐!谈无私,才是偏私。先生是想使天下人不失去养育的条件吗?
7.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那么,天地本就有常规,日月本就有光亮,星辰本就有序列,禽兽本就有群体,树木本就立于地面。
8.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意,若击鼓而求亡子焉,夫子乱人之性也!
先生还是依自然的状态行事,顺道的规律而为,就是最好的。
又何必急切地标榜仁义,像击鼓去寻找逃亡的人,鼓声越大逃跑越远,先生这是扰乱了人的本性。
第八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通过老子与士成绮的对话,阐明矫揉造作不是修道、修身之人所为。
1.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子,非圣人也。
士成绮拜访老子问:我听闻先生是圣人,我不辞远道而来,想拜见您,旅途百日,脚长厚茧而不敢停息。如今我观先生,竟不像圣人。
2.鼠壤而余蔬,而弃妹之者,不仁也,生熟不尽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
鼠穴有剩菜,却弃之不顾,这是不仁;生熟食物享用不尽,却仍聚敛无限度。
老子神情漠然不回应。
3.士成绮明日复见,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
第二日士成绮再次拜见老子,说:昨日我言语刺伤你,今我有所心虚,是何缘故?
4.老子曰: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老子说:巧智神圣之人,我自以为脱离了这种人的行列。从前别人称我为牛,我就称作牛,称我为马,我就称作马。
5.苟有其实,人与之名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假如真有其实,别人给予相应的称呼却不接受,将会再次受到殃害。我顺应外物是自然而然的,我并非要顺应而有所顺应。
6.士成绮雁行避影,履行遂进而问,修身若何?
士成绮侧身而行,蹑步向前,问道:修身之道是怎样的?
7.老子曰:而容崖然,而目冲然,而颡頯然,而口阚然,而状义然,似系马而止也。
老子说:你容颜高傲,目光犀利,额骨外露,口舌夸张,状态亢奋,似奔弛的马被系住。
8.动而持,发也机,察而审,知巧而睹于泰,凡以为不信。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
动则矜持作态,行则视机而为,细察而审慎,自恃智巧,外露骄恣之态,这些都不是真实的本性,边境上有这种人,名为窃贼。
备注:此篇整理于二0二二年 三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