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人推荐这本书,一开始并无感觉但很庆幸我读了。读完立马就想推荐,如果你现在生活得不快乐,请一定要看看!
这本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阅读过程就像是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对话,难免有些忠言逆耳,总是时不时地出现难以接受的言论,令人费解的建议。好在我想要排斥的地方书中的“青年”比我的反应更为激烈,带着我一步一步地解决困惑,最后青年带着感激在雪地里重生而我也豁然开朗!
给大家分享书里给我带来最多感触的一些观点,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就不一样了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关于“”目的论”」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阿德勒的目的论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同时他否定心理创伤,比如并不是所有从小被父母虐待的儿童长大后都会自闭,可见每个人都对此赋予了不同的解释。
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会开始去责怪过去的经历。责怪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不好才导致我变成这样。但是当我们对当下的生活十分满意时我们是不会去责怪过去的经历的,所以所谓的心理创伤只是为当下的状况找的一个借口。
【人生课题】
关于人生课题我们一定要学会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就是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书中提出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主要矛盾在于我们总是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
这本书之所以叫“被讨厌的勇气”最重要的就在于课题分离。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只有做好课题分离,不害怕被他人讨厌,不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去选择你认为最正确的道路。
【共同体感觉】
“共同体感觉”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概念,是指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觉到自己位置的状态。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如何建立共同体感觉?
①自我接纳
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只关注“可以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②他者信赖
不附加任何条件信赖他人,毕竟决定背不背叛不是你的课题。
③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而是通过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