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是高考又是中考,网上,周围同事们的聊天内容都少不了关于孩子上学的内容。“鸡娃”无处不在,焦虑也在传染。
我好像对这些都免疫,对孩子将来在哪上学,考什么学校都无所谓。“鸡娃”自然谈不上,有本事多激激自己才好,这方面我也很惭愧,更不好意思“鸡娃”。
吴军的《大学之路》里提到,学习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很拥挤,越到后来人越少,能坚持下来的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终身学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能上一个好的学校固然不错,但那时人生才刚刚开始,学习也才刚刚开始,如果认为考上好的大学就不用再学习了,那就是大错特错。即使小时候没有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也不影响后期发力。坚持学习,你才能笑到最后。
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我很喜欢李雪说的: “学习不等于去上学。学习是自己的事,是安静下来观察事实,独立思考,寻找资源,解决问题的这一整个过程。”
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所上的课,做的题,背的书,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不好说。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我觉得和以后的工作能力没啥关系。而工作能力强的,一定是会观察,会思考,愿意行动,有责任心的。能上个好的学校,是有好的敲门砖了,但没有学习能力,即使敲了门也不会长久呆在门里。
所以,为了上个好的学校,从小就开始卷啊卷,我是觉得没必要。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在孩子小的时候帮他养成好的习惯,给他好的资源,让他以后能走的更顺利些。可哪些是好,哪些是帮助,未来会怎样,都说不好。
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我觉得家长给孩子最需要提供的按重要等级排序依次是:愉悦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榜样,信任和支持,优质的陪伴。
家庭和睦,家人情绪稳定,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幸福是底色。所以,首先让自己高兴,自己高兴了,才能有好的情绪,自己情绪好了,才能影响周围的人。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别整天跟孩子过不去。与其辅导孩子影响健康,不如自己去做做运动,让自己开心起来。
看过一些优秀的人提起自己的父母,好多都说小时候父母经常出差,很少管孩子,父母认真工作的样子给孩子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像父母一样。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比起教育孩子,我觉得做好榜样更重要。
现在女儿看的小说好多都是耽美文学,呵呵,我也是查了网上才知道这个词。她的小说有的我也看。看到描写男男情感的虽然有些别扭,但情感本身还是比较单纯美好的。我就想,如果以后我得孩子是同性恋,我是不是能接受。我的答案是可以。只要她的行为不违法,不伤天害理,我都可以接纳,可以理解并支持。
什么是优质的陪伴?我想就是真正专心互相在一起的时间,无论是一起玩还是一起聊天,一起做别的什么事情,大家在一起能真正开心的就是优质的陪伴。至于引导,这个词太高级,很难把握,我这个程度差得太远,就不考虑了。
女儿马上就六年级了。在家里除了作业多一点点课内知识都不会看一眼。学习成绩也普普通通。她什么时候写作业,写没写完,我都不管。遇到不会的题偶尔问我,多半我也不会,让她自己上网找答案去。每天玩游戏玩三小时,自己玩还不够,非要拉着我看她玩,无奈我一看她的游戏就打瞌睡,实在无心陪伴。跟很多家长比起来,我真是很放纵孩子。
我对她也有很多不满,对自己也有很多失望的地方。我不喜欢她玩游戏时间太长导致脖子和背不健康,眼睛不健康。我不喜欢她不爱运动。我不喜欢她经常说不文明语言。虽然我想让她跟我一起做运动,保护身体,但我做不到,我的影响力太弱,只好随她!
不过我挺欣赏她专注的样子,专注玩游戏,专注画画。也许她的画不够专业,但她的热情很打动我。说起游戏她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我觉得这也是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过程。虽然她没什么画画的技法训练,但她给自己买画画书,自学画法,自学各种绘图软件的用法,自创漫画,这就是主动学习呀。无论以后她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只要心中有热爱,不愁前路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