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猪扒饭,大部分会想到日料。不过据我考究(百度)猪扒饭是一种很传统的亚洲美食,只是各地区餐厅对于猪扒饭的定于大相径庭。
先说最为人称道的日式炸猪扒。吃过这么多店,毕竟常见的有两种做法:咖喱猪扒饭与猪扒定食。今天就先说下咖喱猪扒饭,因为确实有几家餐厅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不一定好吃,但非常深刻。
那时我还在上初中,家长在假期给我在东单的某个英语学习班挂了号。那里距离家实在太远,为了不让我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路途上,每日拨款25做餐费。25想吃麦记或肯记还是比较困难,于是我发挥自己的省钱天赋,找到一家在工美大厦下面的速食咖喱做食堂。
餐厅名字想不起来了,只记得餐厅里有好几个电视不断的循环播放《猫和老鼠》。但食物我倒是印象深刻,那家的咖喱不贵,十多块是素的,肉的二十出头,饮料是免费的柠檬红茶。
咖喱饭放在一个大白圆瓷盘里,饭是铺开的,一半浇了浓浓的咖喱汁。我还记得他家的咖喱酱稠的可以黏在勺子上,散发这浓浓的香料气息。
咖喱本身并不是什么东西的名字,它是特指一定香料的混合总称。咖喱源自东南亚,泰国比较出名,印度也有,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带回英国,而后传入全世界,而后日本人给它发扬光大。而原本大家都认为的咖喱发源地印度,其菜色中咖喱占的比重并不很多的,因为他们有另外一种香料混合体马萨拉,简称糊糊,那个才是当地人的最爱。
简单说,北京的市面上咖喱餐普遍有两种,用咖喱粉做的泰式咖喱,用咖喱凝块做的日式咖喱;当时我吃的就是日式咖喱。
当时那盘咖喱饭的的咖喱酱又稠又香,熬制的相当用心,咖喱饭中每一个米粒都是粒粒分开。这水分控制的不错,因为只有如此,轻轻一搅拌,深褐色的酱汁才能与米粒融在了一起,每一口才能嚼到浓重的香料气息。那咖喱里除了咖喱,还有土豆、胡萝卜、洋葱,然后就是自己点的主菜记得可以选鸡肉、牛肉、猪排等。
配菜是很有日式特色的红姜丝,夹在一口,在嘴里姜丝用自身的辛辣刺激这舌苔,略带酸爽的清香会瞬间解除之前的油腻,让人不由的想去多扒拉两勺。
我点过他家的猪排咖喱定食,猪排是一整块切好,平放在咖喱上,那猪扒上的脆皮炸的焦黄,本身很薄,嚼起来有点老,但配上浓浓的咖喱却正是合适,多嚼几下肉的功夫正好可以多下两口饭。
他家的咖喱好吃,不管是同价位还是更贵些的,我再也没吃过那么浓稠醇厚的咖喱呢。但缺点也很明显,即使是那会年轻的自己,也受不住那咖喱猪肉的油腻交响曲,那一点点红姜丝根本解不了那深厚的腻。虽然好吃,但太腻了。
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那家,据我所知好像已经搬家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找到,跟当年的味道是不是还一样。
倒是最近,单位门口的一家西餐厅也卖起了咖喱猪排。价格要贵的多,一份30加,可能主要是餐厅奢华吧,毕竟当年那个小餐厅可是简单的很。
看完餐单后,我抱着尝试的心态试了一下。依旧是白瓷盘,但盘子小而圆,量不大,米饭还可以,旁边的配菜是丰盛的沙拉,完全考量了亚洲人的胃口。但咖喱酱让我失望透顶,稀稀拉拉跟水差不都,一勺子下去跟汤汁差不离,猪排倒是松软,只是作为灵魂的咖喱一塌糊涂。
我几口吃完后发誓再也不会来了,看来现在想吃那么实在的咖喱,只能从自家厨房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