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有言“惟精惟一””
你见过路边的剃头匠吗?
一一
清晨出门,在路边拐弯处的树荫下发现一个理发的老人。他面前摆着用蓝布包裹着的理发工具,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花池边,戴着眼镜安详地看书。我望向他前方摆着的纸牌,上面写着男女理发均五元。这一片地方是老人的聚集地,闲暇时,老人们都喜欢搬个小马扎在树荫下打打牌,溜溜鸟,聊聊天,亦或是听听收音机,唱唱曲。而这位理发的老人似乎从不和其他老人来往,只顾拿着手里的书一个人默默地读。初次见他有点惊讶:以前从未见过路边理发的老人。只是曾听爷爷讲过,从前去不起理发店,而是有走街串巷的剃头匠,以前农村里剃头的行业还非常的红火,听到有“蹭蹭”的声音,人们争相去理发,往往都需要排队才成。现在理发店的兴起,剃头匠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随着老一代人的逝去,剃头这一行业 也是逐渐的消失了。而我从前本身却没真正意义上见过爷爷口中的“剃头匠”。随着各种美发行业的兴起,这种古老的职业已经很少有人在从事,也很少有人再见到了。在如今繁华的都市里,剃头匠难得可以找到一片自己的栖息地,传统的手艺也将一步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我不免唏嘘不已。
次日经过时,看见老人依旧早早地出摊,身前的理发工具依旧是用蓝布包裹着。微风徐徐中,老人依旧手握一本书认真地读着,周围的一切车来车往似乎都与他无关。他的周围,一边是大爷大妈们的打牌闲谈,一边是人们的行色匆匆和马路上的车水马龙,以至于他的从容不迫与周围的喧嚣嘈杂相比显得格格不入。下午回家经过时远远的就瞥见那一面擦得铮亮的镜子——老人还在那里,但是身前的理发工具依旧是像早晨一样包裹着似乎未动。而老人依旧从容不迫地低头读书。
之后的日子里,每天经过时都会看见这个老人。他每日都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摊,周围的人变了又变,而老人依旧是最初的样子,除此之外,老人的摊位似乎仍旧没有人光顾。现在由于生活条件极大地得到了改善,人们早已遗忘了剃头匠的存在,甚至不惜花钱几百上千块钱去高档理发店做造型,而老人并不懂时下流行的风格造型,没有高档的环境,没有高级的设备,更没有各式各样的美发产品,只会用最精湛和朴实无华的手艺为顾客服务。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在这个人们过度追求精致、时尚与消费的年代,又有谁会在意这个路边理发的老人呢?
老人或许剃了一辈子的头发,凭借一手炉火纯青的手艺招揽了许多客源,但他万万没想到现如今却无人问津。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不贪图享受天伦之乐,而是日复一日的在老地方经营着属于自己的摊位,哪怕无人光顾,哪怕操手了一辈子的工具再也无法为客人服务......
尽管没有生意可做,老人依旧整日按时出摊,这仿佛对他而言是一种神圣的使命。没有客人光顾就独自品茶看书,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对自己的负责,对这个濒临消失的行业的负责。老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认真深深打动了我。《尚书》有言“惟精惟一”,择一事终一生,这是对老人最好的诠释。无论做什么,都要不负自己,不负内心,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年轻人所应该借鉴的吗?
现如今,剃头匠这个职业已经变得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在人们的眼中已然过时,但老人那种坚守不弃、从容淡泊的精神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