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镇做题家”如何选择就业方向?

公元1481年,明成化十七年,浙江余姚两处比邻的王姓人家中高朋满座,张灯结彩。亲朋好友们纷至沓来,拱手道贺。众人来此的原因之一是族长王伦的儿子王华高中了状元。王华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十六岁便中了秀才,当然秀才是做不得官的,摆在这位小镇青年眼前的还有乡试、会试、殿试三道大关。王华是幸运的,闯过这三道大关他仅仅只用了三十五年,而身为童生的王老二此刻正在隔壁庆祝他的七十四岁生辰,想来也很快乐。

当道贺的人们路过王华家中庭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一动不动地望着院内的一棵竹子发呆。有人问说这孩子在做什么?小男孩头也不回地说我在格物。格物?格什么物?小男孩说当然是朱子所说的格物致知的格物,这都不知道,真没文化。

没错,这位小男孩便是程朱理学的挑战者、阳明心学的开创者、儒家三不朽圣人、阉党盗贼及反叛者的噩梦之源、东亚文化圈的精神图腾、龙场悟道专利所有者、大明斜杠青年、小镇做题家王守仁同学。

当然,在这一切头衔加冕之前,王守仁同学还在和一棵竹子较劲,并且毫不意外地败给了一棵竹子。而这场“格物战役”的起源正是源于王守仁同学的一个梦想:他想当圣人。虽然王守仁同学的余姚口音很重,但身为父亲的王华还是听清了,惊得他说不出话来。

那年头,大明朝的做题家们终其一生的梦想也就是能在朝廷里混个一官半职的,胆子大点的也就是希望当个二品大员,进个内阁什么的,胆子大到天上去的,也不过就是在此基础上,希望可以混到平安退休,并在史书上留下些许清名。春秋至明,泱泱华夏,两千余年,敢称圣人的也只有那么四个(孔子、孟子、朱子、疯子)。

圣人这种职业一来没有确切的职称评定流程,二来没有国家编制,社保薪俸更不用提。就业前景基本等同于社会闲散人员。守仁他爹听到这话没有动手打人已经算是脾气好了。

但其实这只不过是王守仁同学的一种少时愿景,就好比你小时候和你妈说长大要当科学家一样。来,说过这话并且现在不是科学家的同学请立刻打一下手心。

王守仁同学的青少年时期过于丰富多彩。

可谓是众人面前写过诗,祠堂里头下过棋,阳明山上挖过洞,居庸关前旅过游,结婚前夕跑过路,和尚庙里劝还俗,气得他老爹吹胡子瞪眼,下了死命令,要他一定拿下孔家县城(中举)。

出于某些不可抗力,王守仁同学还是来到了京城读书,大概继承了老爹的优良基因,在京城苦读了几年,便在二十一岁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但临时抱佛脚是靠不住的,弘治六年(1493)和弘治九年(1496),王守仁两次参加会试,均落榜而归。懂事的王守仁安慰他爹说:“落榜之事无关紧要,我以为书房苦读并无用处,学习兵法韬略,报效国家方是正道!”

这番话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掷地有声,气得他爹拂衣而去。

道理这种东西,只要肯讲,总会有的。

于是,在二十六岁这年,一个做题家不看四书看上兵法了,此外他还开始练习武艺,学习骑射,短短三年练就了一身非凡的本领,虽然听起来像吹牛,但确实有战绩可查:

正德十一年,南中盗贼蜂起,守仁破之;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反叛,守仁镇之;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土酋卢苏、王受反,守仁降之,并顺手扫荡了为祸明朝数十年的断藤峡瑶贼。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就这么半文半武地学了几年,弘治十二年(1499),大聪明王守仁一举中的,实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就业。中举后,王守仁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做事。根据工作日志记载,王守仁不算是个积极的官员。除了日常的例行公事以外,大部分时间不是与和尚道士们谈人生,就是与书生士子们谈理想。看似光鲜亮丽、令人羡慕的生活并不能使王守仁感到快乐,因为少年时的梦想他还记得。

正德元年,司礼监太监刘瑾逐刘健、谢迁,言官戴铣与给事中艾洪、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人,上疏请求保留刘、谢二人。最后皇帝将这二十一人全部逮捕,各廷杖三十。朝中正义之士纷纷上书求情,王守仁因为其奏折中过于优美的中国话得罪了太监刘瑾,于是被贬至贵州龙场驿当了招待所所长。大概是因为被骂破防了,刘瑾暗中安排差役准备在路上取了王守仁的性命。

没有野猪林,没有鲁智深,但好在有钱塘江,大聪明王守仁把鞋帽衣物丢在钱塘江边,甚至还留了一封遗书,伪装成自杀的模样,依仗于大明朝公务员队伍去繁存简的工作作风以及足够充分的想象力,王守仁得以侥幸逃脱。属于自我攻略了这是。

逃出升天的王守仁一时间不知道去往何处,找人算了一卦,卦象说宜向南。于是,思前想后,王守仁决定北上,去南京。不是因为南京有南,而是因为南京有爹。

到了南京,王华说:“虽然因为你的缘由,我也被贬来南京养老,但你爸爸我啊,认为你做的对。”

王守仁问:“那我接下来应该去往哪里?”

王华想了想说:“去龙场吧。”

虽说前途未卜,但去了的话,编制就还在呢不是?

此去千里,一路风霜,不谈。

所谓龙场,千山为龙,一屋为场。前任招待所所长郑重其事地将驿馆的钥匙交给王守仁。

王守仁仔细地打量了打量四周,问:“其他驿馆工作人员呢?”

前任驿丞指了指自己说:“龙场驿全伙在此。”

王守仁问:“有什么要交代的嘛?”

驿丞说:“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就是山里的苗、僚族人有时候喊打喊杀的,你不用理会,这种事情,他们一般都会内部解决。”

王守仁又问:“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嘛?”

驿丞想了想说:“对了,如果遇见了汉人,一定千万小心。”

王守仁问:“为什么?”

驿丞说:“正经人哪会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在龙场的这几年,王守仁除了种田扶贫、教化当地夷人,也没有别的什么工作可做,于是决定开展他的第二次就业活动。

王守仁联合贵州教育部门举办了多次教育讲座,吸引贵州湖南等多地士子前来听讲,一时间声名鹊起。

虽说再就业颇为成功,刘瑾也在杨一清、李东阳等人的努力下倒台了,但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何为道?何为圣人?”

是的,少年时的梦想他还记得。

经过多年的宦海沉浮,经过许久的苦苦思索,经过山区的劳动改造,经过再就业的精神洗礼,在某个寂静的黑夜里,他悟了!

很多年以后,他用四句话总结了今晚的感悟。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便是日后有名的天泉论道四字教。

简单来说,在朱熹同学的理论体系中,所谓道,在于世间万物,需要观察总结,并需存天理灭人欲。而在王守仁这里,道在于本心,无需求诸外物,探寻本心,知行合一即是悟道。

龙场悟道以后,王守仁的升官速度如同开了挂一般。

正德五年(1510),他被任命为庐陵知县,同年七月,调任南京刑部主事。不久,调任北京吏部主事,然后是南京太仆寺少卿,南京鸿胪寺卿。正德十一年,已官至督察员高级长官右佥都御史,奉命巡抚江西。

所谓升官发财,必有后台。

王守仁的后台是谁呢?答案是大明朝人事部门的老大王琼。和王守仁他爹那种闲散度日的南京吏部尚书不同,这位北京的爷可是有实权的,整个大明朝的人事任命都得过他的手,给王守仁一个官居四品的右佥都御史还不是手拿把掐的事。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王琼之所以如此提拔王守仁,是因为他相信有一件事情有且只有王守仁能做好。

而在那件事情到来之前,还有一些考验在等待着王守仁。

正德十二年正月,王守仁抵达江西,由其主演的《江西剿匪记》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幕:《无间道》

当时的大明政府军与南中盗贼集团交战数十年,也未能平定匪患。每次官兵出战,不是扑空就是中埋伏。敏锐的王守仁发现了潜伏于组织内部的土匪卧底,在他的软硬兼施下,这些人成为了双面间谍,敌人情报自然不在话下,甚至连盗贼头头们昨夜上了几次茅厕他都一清二楚。

第二幕:《定军山》

王守仁身为右佥都御史,主要是行使巡检督察之责,对于军队,实际上他是没有管控权的。但上面有人好办事,王守仁一封奏疏寄到了王琼那里,讨来了旗牌,所谓旗牌,就是明朝可以调遣军队的信物,作用和虎符差不多。旗牌到手以后,王守仁首先下令军制改革,实行伍甲制,自此一向惫怠的大明政府军军纪肃然。其次,对于南中百姓,实行十家牌法,如果知情不报或是隐匿土匪,大家就一起完蛋,搞得本地土匪有家难回,身心俱疲。备战已毕,王阳明率领江西境内各地知府、知县等一众文官,扔下笔杆子,捡起大砍刀。连破大帽山、横水两地贼寇,俘斩万余人。

第三幕:《浰头行动》

大帽山、衡水二贼已破,浰头贼话事人池仲容明面上假意投降,实际上却仍旧拥兵自守,仰天高呼“卢珂欲害我,我实为自保啊。“但他不知道的是龙川卢珂已经投降了。

王守仁看他演的这么投入,于是也和卢珂演了一出苦肉计,池仲容自以为计谋得逞,带了一众兄弟站在王大人的营外看他的笑话。所谓军营帐内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四月的风吹拂着王大人微红的脸蛋,让他看起来是那么地人畜无害,王大人拱了拱手,笑呵呵地说:“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兄弟们还在外面,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一点信任嘛?“

看着王守仁那张真诚而善良的笑脸,池仲容也不好意思拒绝了,掸了掸身上的尘土,负手仰天,大步而入。等待他和他兄弟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江西剿匪记》就此落下帷幕,困扰大明政府数百年,让无数精兵猛将束手无策的江西匪寇就这样在以王阳明为守的一众文官手中覆灭了。朝堂上下,鸿儒白丁,纷纷高呼:“你是我的神!“这话不是瞎编,《明史王阳明传》中的原话是”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然而,帷幕落下通常意味着下一幕剧即将开始。

《大明朝》这出戏至今已上演一百一十九年,导演组朱家班却总不按常理出牌,喜欢亲自下场参演。前有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变,后有汉王朱高煦的起兵造反,再有安化王朱寘(zhi)鐇(fan)的安化之乱,立志成为主角的基因深藏在每一个朱家人的体内,只等待某一个时机显现。

而现在,就是你的时机!

没错,说的就是你,王阳明!

那个谁,那个叫朱宸濠的麻烦往旁边让一让!

在主角登场之前,请允许我先介绍一下其他演员。

男二:宁王朱宸濠,祖籍辽东,现居江西。祖上朱权在被迫加入成祖朱棣的靖难之战时,收到过朱棣功成后均分天下的承诺。可惜,朱宸濠是不懂幽默的。

男三:孙燧,王守仁的老乡,时任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七次上疏论证宁王朱宸濠必将谋反,终不得达。宁王反叛之时,慷慨赴死。

其他参演人员:吉安知府伍文定、宁王谋士李士实、刘养正、临江知府戴德孺、安庆知府张文锦以及其他江西各驻地官员。

倾情客串:唐伯虎。没错,朱宸濠就是《唐伯虎点秋香》中那个和华太师斗得不亦乐乎的宁王。然而历史上的宁王身旁并没有什么书生夺命剑,有的只是落榜进士刘养正,以及辞官侍郎李士实。朱宸濠久闻唐伯虎的才名,便想拉着他过来一起搞革命。唐伯虎心想我家中妻妾如云,放着好日子不过,和你一起搞这掉脑袋的事?我图你什么?图你年纪大?图你不洗澡?装疯在家躲过一劫。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于南昌城内正式起兵反叛,王守仁和伍文定等人在吉安府召集府兵、民兵、乡勇以之抵抗。

纵观王守仁的整个军事生涯,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他的用兵特点,那就是“狡诈专兵“,如果他肯出一本《阴人三十六计》,销量估摸着可以和孙子兵法媲美。

反叛之初,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首先提出抢攻南京的战略思想。不得不说,这位谋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考虑到当时简陋的通讯条件,从宁王反叛,到朝廷发兵,其间应该会有几个月的延滞。如果可以抢占南京,据江而守,说不定朱宸濠还真地可以多蹦跶两天。

但坏就坏在,我们的王守仁同学喜欢玩阴的。他派人用蜡丸内装密信送至南昌城,故意被人抓获。信中大意是敦促李、刘二人务必劝朱宸濠先取南京。朱宸濠这个人是得了曹操的病,却没有曹操的命。一看见这信,果断决定,放弃南京,先取安庆。

趁着朱宸濠去安庆的功夫,王守仁等人率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直攻南昌。可能是一路上的宣传工作做得过于出色,南昌城内的叛军一听对面有三十万人直接开城投降了。

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王、朱双方决战于鄱阳湖上,在这里即将上演明朝版的火烧连环。

那个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出版,朱宸濠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命人将所有船只以铁索连在一起,王守仁命伍文定以火攻之,接下来的故事就十分简单了,可以概括为:发动火攻——风助火势——引燃敌舰——发动总攻——敌军溃退。

但,帷幕还没有落下,请不要忘记立志成为主角的基因是深藏在每一个朱家人体内的。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杀死孙燧起兵作乱。同年八月二十二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率领大军从北京出发,以上头衔均是明武宗朱厚照给自己起的,朱寿正是朱厚照本人的“艺名“。八月二十六日,大军走到涿州,噩耗传来,不懂体察圣意的王守仁竟然已经把朱宸濠抓了。这成何体统?给我放了重抓!吓得随军文武大臣一个趔趄,好说歹说最后算是把朱将军劝住了。但来都来了,总不能直接回去不是?就顺道去江南转了一圈,不谈。

功成名就的王守仁被封为新建伯,任南京兵部尚书,也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就业选择。

是的,小时候的梦想他还记得。

他推却朝廷封给他的官职,开始在全国各地讲学,讲授的内容便是他所领悟的阳明心学。广收弟子门徒,备受世人推崇。

在经过多年的授业解惑之后,王守仁的心中还有一个疑惑:我是圣贤了嘛?

以程朱理论为参照系来看,所谓圣贤,需观察宇宙万物,洞悉世间真理,非人力所能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物理学上所孜孜追寻的适用于宇宙万物的大一统定律倒很是符合朱熹关于道的标准。

而以阳明心学为参照系来看,道存于心,道心光明,即是圣贤。由此看来,人人皆可为圣贤。

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在荡平思恩、田州土酋叛乱归来的路上病故。

临终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指了指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所有关于王守仁的故事,以这个八个字结尾才最为激荡。

可是,这并不只是一个关于激荡的故事。

王守仁死后,阳明心学衍生出七个学派。

明朝隆庆年间,信奉阳明心学的徐玠、李春芳、赵贞吉等人掀起了明朝思想解放的潮流。

明朝万历年间,邹元标等信奉阳明 心学的东林党人发起了针砭时弊、整顿风气的社会改革。

日本明治年间,西乡隆盛、伊藤博文等阳明学信徒推动了明治维新的现代化进程。

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继承了王守仁的心学理论,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拯救中华的辛亥革命。

现代,大教育家陶文濬取知行合一之意,改名陶行知,大力推行全国各地的教育改革。

当代,做题家们需要回答诸如以下的问题:

请问在“鱼早已死了,只是眼睛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一句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寓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或许,当年王守仁同学在观看朱子关于四书五经的批注时,也是有着相同的费解。

在明朝,做题是做题家们的唯一出路,出路的尽头是体制,这条路无关家世背景、无关贫穷富贵,在某种角度而言是公平的。而王守仁同学试图探寻出一条新的就业方向,他是幸运的。当然这种幸运和他在南京当尚书的爹以及在北京当尚书的后台绝对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不期待自己死后能比朱子看起来更高明,但也许会在心中期待:

千百年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B站视频链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46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24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911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37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5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6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8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1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31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8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2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8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203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60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