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讲怎样快速阅读,比如,寻找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句,然后,看懂主题句之后,就可以跳过中间的很多具体内容,实现快速阅读。
可是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快速阅读不能速成。
一方面,有过大量阅读经历之后,才能够很快定位到段落的主题句,能够很快地总结归纳段落和章节的核心思想。另一方面,有很多段落的主题是通过大量的例证来进一步说明的,如果不看这些例证直接看主题,很难理解主题要表达的深意。只看主题句就能明白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这样的能力,其实是需要大量阅读的积累才能够实现的。
还有一个情况也值得重视。读书多了就会发现,有很多例证在相关的书中都有互相引用的情况,这时候,有些例证扫一眼就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完全可以跳过去。但是当阅读量的积累较少时,每一个例证都是全新的,这样就很难跳过例证直接读懂主题句。
再者,很多例证本身就非常吸引人。在积累不足的情况下,这些例证可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帮助读者进一步思考,去掉例证只剩骨架,阅读的趣味性就大大降低了。优秀的例子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主旨,而且也是很好的素材,积累各种素材也可以在读者心中建立便于记忆和表达的材料库。
用弹琴的情形来类比读书。一位钢琴高手拿到一首新作品时,从结构上看,可以很容易的分清楚这首作品的段落结构,找出哪些部分是重复的,哪些部分是递进和发展的关系。从技术上看,这首作品中间绝大多数的技术对他来说都不能形成阻碍,只需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他可以集中注意力去攻克少数的难点,从而快速掌握一首乐曲,达到对钢琴作品的“快速阅读”的目的。可是,对一个水平不高的初学者,他能做到快速阅读吗?一首作品,从头到尾对他来说都是技术难点,哪个地方都绕不过去,哪个地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和攻克。同时,在他的脑海中,积累的乐曲结构,乐曲类型非常少,他很难快速的发现正在弹的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结构,哪些部分是重复的,哪些部分是发展的,哪些部分是对比的,哪些部分是递进的。对于初学者,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了解一首音乐作品,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结构上的限制都很多,他是没有办法快速在大脑中形成关于这首作品的结构,主旨,情感等的准确和足够的认识的。
梁文道说过,阅读,是读得越多,速度越快。就是这样的道理,快速阅读,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实现的,有了大量的阅读的习惯,有了快速阅读的能力,有了分析作品结构,提炼作品主旨,同时能够快速理解段落主题和内涵的能力。还要对各种例证早已熟知的情况下,实现快速阅读才是现实的。否则就像另一个笑话所说的:我学习了快速阅读后,用十分钟读完了安娜·卡列宁娜,最终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部关于俄国的作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