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父母希望儿女懂得感恩,儿女希望父母理解。彼此都觉得对方是哪个需要改变的,自己都是哪个对的受伤的无辜者。双方都无辜,都是受害者。这种僵持下彼此都深陷在内心的执念中,都痛苦也都振振有词。父母之爱子女我们都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父母自己也会说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怎就错了怎就让你这么委屈咋就得不到你一点的感恩戴德。当然爱也许是本能,也有可能是父母对子女的本能,但本能也是需要不断优化不断学习增进的,生是本能,爱是修养,成就才是恩情。生了孩子养育是本能,在她面对困难挫折是给与支持和指导是修养,在孩子有理想有抱负的时候给与真实的提供有利条件才是恩情。我们的父母非要把养育孩子的本能当成了对子女的恩情。所以孩子也确实无需配合。爱是无需证明的,孩子得到过爱他自己知道如何爱你。如果他不知道爱你是因为他从未得到过。在父母讨伐孩子的哪一刻,就是在讨伐当年的自己。把养育当成需要孩子感恩戴德的工具,是准备拿一个铜板换取整个世界么。这买卖你是划算的,但是卖家也不是傻子。
我不是说养育无恩,但是用滴水之恩要求涌泉相报,是需要报恩者有足够的获得感和实力。而且应该是感恩者自发的,并不是授予者的强求。爱是一个需要智慧的奢侈品,养育是养育者的本能反应,如何让养育里充满爱需要每一个做父母的深耕修行。
我是一个中国妈妈,之前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孩子做早饭,自我感动的一塌糊涂,结果发现孩子对我的早饭毫无兴趣,我开始抓狂。压抑不住脾气的时候也会爆发,但是看着没吃早饭的孩子泪眼摩挲的进校园,我内心无比沮丧。我早起的意义就是为了让孩子难受的么。我开始反省自己我早起是真的,但是我饭做的不太好吃也是真的。自我感动和爱是两回事。我的问题不是早不早起的问题,我的问题是提高厨艺的问题。想明白后我就不纠结不拧巴了把精力用在提高厨艺上。及时偶尔也会出现孩子不喜欢吃的情况但是我也坦然了,做是我为了满足我作为妈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饭做的好不好吃孩子爱不爱吃也是孩子评判的自由。我要虚心冷静的接受。不能让自己一厢情愿的所谓付出去绑架孩子评判的自由。想通这点后我内心平静了很多,前一晚征求孩子的意见第二天早上吃什么,如果没有要求我就自由发挥,结果我也可以平静的接受。做和做好不是一回事,做只是开始做好是好的结果。我们也要允许其他结果的出现。当我能客观冷静的面对结果,我的付出孩子也能清晰的理解。感恩是建立在授收者真心接受而得到好的反馈后的真实情感,他不是给与者绑架索取的猎物。毕竟有些道理是不适合反证的。爱是我希望你好,我愿意为了你好做很多事。而且这好是你自己定义的而非我的要求。如果你的好必须按照我的要求来好那不是爱那是交易。是我对你好的要挟。是我给你好是为了让你按照我的要求完成一个我的想法。这不能称之为爱。
任何关系都可以是互利的但是我们不能以互利的初心去完成他。让孩子成为她自己给与她无条件的爱,对于父母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成长历程。但爱的初心不是为了这份成长。是出于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