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大地万物到处充满着生根发芽的气息,大自然也总会带给我们意外的馈赠。渭北旱塬经历了寒冬的蛰伏,又到了挖野菜、吃野菜的季节。
在我们这里,可吃的野菜品种不下十余个。沐浴过初春雨水滋润的大地,尽显一派生机。田间地畔,山坡坳谷,到处可觅野菜的踪影。叶片鲜嫩肥厚的马齿苋。婆娑婀娜的灰灰菜,一串串色泽光亮的洋槐花,还有白蒿、小蒜、榆钱钱,等等,它们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绿色食物。
白蒿
白蒿,又称茵陈。既是一味中药材,又是野菜中的上等佳品。渭北地区有一句俗话叫,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杆杆当柴烧。渭北地区的正月时节,春天还没有来到,但白蒿已不甘寂寞,在阳坡的硷畔上、沟边上,白蒿已偷偷从去年的蒿杆底下冒出了一点点儿嫩芽,悄悄地躲在枯草丛中,静等春天的来临。
正是因此,正月的茵陈少之又少。每年正月二十三和三十燎疳时,小伙伴们便会三五成群带了镰刀,去硷畔、沟边割燎疳用的蒿子杆,再仔细寻找那些刚冒出一点点嫩叶子的白蒿。采摘下来,舍不得当菜吃,放在窗台上晾干后,或卖到药材公司换两个钱花,或自己泡水可以治黄胆肝炎等肝部疾病。
待到阳春三月,春天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万物复苏。白蒿也已长出了七八厘米长的叶子,这时候荠荠菜、小蒜等也有了,于是才敢把采摘到的白蒿和面一拌,蒸成白蒿麦饭,改善一下生活。
记得大舅开的农家乐里曾有一道别致的菜,油炸白蒿芽。洗净晾干的白蒿芽放在油锅里迅速一炸,捞出装盘,再洒点芝麻和其他调味品,白蒿的香味便迅速地窜入鼻腔,嚼一口,又脆又香,实乃人间美味也。
过了清明节,白蒿已长得快半尺来高了,地里的蒿籽也生根发芽了长成了蒿,一朵一朵,外型类它似白蒿。曾有不认识白蒿的小伙伴采了一大篮子回家给母亲表功,结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沦为笑柄。
荠荠菜
荠荠菜,在春天的田间地头到处可见。荠荠菜饺子、荠荠菜面大概是春天里最美的味道,母亲经常将荠荠菜洗干净或包饺子,或焯水后和面做成菜面,蘸点儿料汁或调上点韭菜,轻轻一口,春天的滋味就出来了。
荠荠菜虽然味道鲜美,但在农民眼里,更是一种令人头疼的一种田间野草。每年开春,麦苗儿还没有长起来,荠荠菜、牛筋草等却先长了起来,一株株、一片片地挤在麦苗中间,甚是难拔。周六不上学,我就会随着母亲上地去拔荠荠菜。圪蹴在麦地里,春日的阳光虽然没有那么毒辣,但时间长了也热得头上直冒汗。
都说小孩没腰,然而在地里圪蹴一会儿,便感觉腰酸背痛、两腿发麻,再看看母亲却仍蹲在地里仔细地拔掉一个个荠荠菜等野草。来给你教个“荠荠菜、爬锅盖……”在这个民间俗语中,让我从小就记住了这个大家都爱吃、却见不得的荠荠菜。
挖小蒜
“三月小蒜,香死老汉”。一场春雨过后,绿盈盈的小蒜便迫不及待地争相破土而出,一簇簇,一丛丛,散布在山间的荒坡上、沟畔边,充满了春日的生机,格外引人注目。
挖小蒜要有耐心,需慢慢挖。用手乱刨了几下,接着就去拽,小蒜出来了,那个白格生生的小球儿就断了。唉,可惜这一窝小蒜。旁边还有一丛,扒开两边的杂草,小心翼翼用铲子离着小蒜五六公分左右的地方深深地铲下去,一大丛小蒜夹杂着泥土而出,轻轻掸去小蒜根上的泥土,指甲盖大小般的小蒜就出来了。那绿油油的苗和白晶晶的蒜头,如同一个新生婴儿般鲜活水灵,甚是讨人喜欢。
小蒜可以算得上记忆中最鲜美的调味菜,无论用油炒了夹馍还是调面条,或者烙馍、夹锅盔,都是一道人间美味。
记得有一年,去乡镇调研。中午在乡镇灶上用餐,乡镇机关灶上苦于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吃食,便把干部们平时吃的现切小蒜末上了一盘,生小蒜夹馍,生小蒜拌饸饹,大家竟然吃得酣畅淋漓。现在回过头来想,乡镇干部春季天天就吃这个,真的不容易。
掐苜蓿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价值很高,我国对苜蓿菜的栽培已有20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中曾记载:“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由此可见,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已是历史悠久。
苜蓿,因其蛋白含量大,营养价值高,是牲口的精饲草。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生产队都会专门拿出一片地来种苜蓿,并派出专人看管。春天苜蓿刚生出三五片叶子,人们就会用指甲掐取其最上端的嫩芽,焯水后用生蒜一凉拌,再调点醋,那酸香可口的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喻。
母亲刚嫁给父亲那阵子,家贫如洗,缺衣少食。一天,母亲路过生产队的苜蓿地时,见有人在里边掐苜蓿,还有人喊她一块来掐,犹豫一阵便加入进去。刚掐了一把苜蓿,便听到有人大喝“富农的儿媳妇也敢到生产队的地里掐苜蓿!”每每看到苜蓿,便会勾起那段艰难的岁月。
在那个饥馑的年代,马齿苋、洋槐花、仁汗、灰条等野菜常常是农村人餐桌上的必备,虽然没有一点儿油腥子,但有总比没有强。
阎振俗先生的秦腔《白先生教学》里有一段关于野菜的片段,“春天里荠荠菜砸烂就饭,野货!?夏天里蚂蚱菜长得嫩香,还是野货;到秋天红苕蔓端上一碗,喂鸡呢么,那冬天呢?萝卜缨磨浆水,比醋还酸。”一年四季离不开的野菜,是农村人对那个年代的永久记忆。
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森林里,再也不用为今天或明天吃什么菜而发愁,市场上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野菜,但家乡野菜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